越女叹
明 · 胡奎
越王城头箭如雨,妾是溪边浣纱女。
虏妾军中两见春,好花开谢春无主。
将军重色不重人,贱妾如花岂爱身。
妾岂不知身可惜,落叶随风归不得。
妾岂不知节可全,白璧一碎何时完。
妾今但有双泪血,流向曹娥江上月。
虏妾军中两见春,好花开谢春无主。
将军重色不重人,贱妾如花岂爱身。
妾岂不知身可惜,落叶随风归不得。
妾岂不知节可全,白璧一碎何时完。
妾今但有双泪血,流向曹娥江上月。
鉴赏
这首《越女叹》以越女的口吻,描绘了战争背景下一位女子的悲惨命运。诗中通过“越王城头箭如雨”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箭雨纷飞,预示着一场悲剧的展开。
接着,“妾是溪边浣纱女”,点明了女子的身份——一位平凡的浣纱女,生活于战乱之中,她的命运与战争紧密相连。随后,“虏妾军中两见春,好花开谢春无主”,通过两次春天的更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女子命运的无常。花开花落,春去春来,却无人能主宰这一切,隐喻了女子命运的无助与凄凉。
“将军重色不重人,贱妾如花岂爱身。”这两句揭示了战争中人性的扭曲,将军看重的是美色而非人的生命,女子如同花朵般被轻视,生命毫无价值。这种对比强烈,凸显了社会不公与人性的悲哀。
“妾岂不知身可惜,落叶随风归不得。妾岂不知节可全,白璧一碎何时完。”这两句表达了女子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哀求。她深知自己的生命宝贵,却无力改变现状;她希望保持贞洁,却在动荡中难以自保。比喻“落叶随风”和“白璧碎裂”,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命运的脆弱与不可逆转。
最后,“妾今但有双泪血,流向曹娥江上月。”女子的眼泪化为血液,流淌在曹娥江畔,映照着月光。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与绝望,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哀思,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悲歌。
整体而言,《越女叹》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反映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无助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