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灵洲山寺送戚少保还东牟(其一)赏析

灵洲山寺送戚少保还东牟(其一)

明 · 欧大任
纳节东归兴自超,旂常勋业在三朝。
黄金铸印频成鹊,白马鸣鞭惯射雕。
去问精庐书带草,钓从沧海木兰桡。
浣花我亦投簪客,独向江村老寂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官员东归隐退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人物的豪迈与淡泊。

首联“纳节东归兴自超,旂常勋业在三朝”,开篇即点出人物的身份与归隐之意。“纳节”指交还官职,显示了主人公对权力的淡然态度;“东归”则暗示了回归自然、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兴自超”则表达了归隐后心境的超脱与自由。

颔联“黄金铸印频成鹊,白马鸣鞭惯射雕”,通过具体的物象来展现人物的功绩与豪情。黄金铸印象征着高官显爵,而“频成鹊”则暗示了这些荣誉的频繁获得;“白马鸣鞭”则描绘了骑马射箭的英姿,表现了人物的英勇与技艺高超。“惯射雕”更是凸显了其箭术之精湛。

颈联“去问精庐书带草,钓从沧海木兰桡”,进一步展示了归隐后的日常生活。精庐可能是指修行或隐居之所,“书带草”在这里象征着文人雅士的风骨与学识。诗人以“去问”二字,仿佛在探寻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寄托。而“钓从沧海木兰桡”则描绘了一幅悠然垂钓的画面,既有大海的辽阔,又有木兰舟的轻盈,体现了归隐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尾联“浣花我亦投簪客,独向江村老寂寥”,以“浣花”自比,暗含杜甫《春望》中的“浣花溪上”之意,表达了诗人虽身处江村,却依然保持着文人的风骨与情怀。同时,“独向江村老寂寥”则流露出一丝孤独与寂寞,但这种情感并非消极,而是对归隐生活深沉的体悟与接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生活场景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归隐者在权力与自然、功名与淡泊之间的抉择与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