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楙伯二首(其二)
谓鳌可钓无传法,视虱如轮有悟时。
老子梦中还说梦,郎君诗外试求诗。
向来柱立埋腰雪,妙在心通不在师。
注释
鲜:少。异:不同寻常。
肝脾:比喻思想观念。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或大鱼,象征难以征服的事物。
传法:流传的方法或秘诀。
视:看待。
轮:圆形物体,这里比喻事物的宏大。
老子:古代哲学家,这里泛指有深邃思想的人。
郎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诗人。
柱立:像柱子一样坚定站立。
埋腰雪:形容长期默默付出,不为人知。
心通:内心通达,领悟深刻。
师:老师,这里也指传统知识的传授者。
翻译
圣人的教诲世人很少理解,古人的思想并不奇异独特。认为可以钓到巨鳌却没有方法流传,看待微小如看待车轮有时会有领悟。
老子在梦中还在讲述梦境,诗人之外也要尝试创作诗歌。
长久以来,像柱子一样站立在雪中埋没自己,关键在于内心的洞见而非仅依赖老师。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所作,名为《答陈楙伯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修养和对知识传承态度的诗句。
“圣处分明世鲜知”,开篇便指出在高尚之境界中,世人难以理解其深远的意义。这一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 Saints(圣人)的崇敬,以及这种认识的普遍性缺失。
接着,“古人岂是异肝脾”表达了一种疑问,即古代的人是否真的与现代人有着不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结构。这里用“异肝脾”来形容,既表现了对古人的好奇,又隐含了对于传统知识是否适用于当下的思考。
“谓鳌可钓无传法”,则是在说,即便是捕捉巨鳌这样的壮举,也无法成为一套可以流传的方法论。这句话强调了实践与理论之间不可复制性,暗示着真知的获取并非简单的模仿和学习。
“视虱如轮有悟时”,这里将看待跳蚤(小生物)如同观察车轮一般,体现了一种对微观世界的观察态度,以及在这种观察中获得灵感或悟到的智慧。这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作者对于细微之物的尊重和学习态度。
“老子梦中还说梦”,此处提及的是道家鼻祖老子的高深境界,连梦境都能讲述梦境,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这里通过对老子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先贤智慧的敬仰。
“郎君诗外试求诗”,则是在说,即使在诗歌之外,也要尝试寻找和创作新的诗意。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文学创造不懈追求的态度。
最后,“向来柱立埋腰雪,妙在心通不在师”通过对比古人和现代人的知识传承方式,强调了内在修养与外在学习之间的差异。这里“向来柱立”意指古代智者如同坚固的柱石,“埋腰雪”则象征着深厚的学问和修为,而“妙在心通不在师”则意味着真正的智慧来源于内心的悟达,而非外在教师的教授。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智者及其知识传承方式的尊崇,以及对个人修养与创造力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