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于道中寄舒州李珏相公
静语乍临清庙瑟,披风如在九层台。
几烦命妓浮溪棹,再许论诗注酒杯。
从此微尘知感恋,七真台上望三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都:全部。鄙吝:世俗偏见。
尘埃:世俗纷扰。
丘门:学舍,此处指儒家学者的居所。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表示敬意。
清庙瑟:清庙中的瑟乐,象征庄重的氛围。
九层台:高台,比喻崇高的地位或境地。
命妓:召唤歌妓。
论诗注酒杯:边饮酒边讨论诗歌。
微尘:自谦之词,比喻自己。
七真台:道教中的仙人台,可能指仙境。
三台:古代星象中的三台星,象征高位。
翻译
再无世俗的偏见隔阂,昨天我像学生一样恭敬来访。静谧交谈仿佛在清净的庙堂中,如同身处高楼之上。
多次请求伴以歌妓划船,再次相约对诗畅饮。
从此微小的我也懂得了情感与眷恋,期待在仙人台上眺望三台之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都无鄙吝隔尘埃"一句,设定了一种清净脱俗的境界,没有世间的鄙吝和尘埃来干扰。这不仅是外在环境的纯净,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
"昨日丘门避席来",这里的“丘门”指的是山中的小屋或庙宇,“避席来”则表明诗人有意地离开了尘世的喧嚣,寻找一处清幽之所以安身心。
接着“静语乍临清庙瑟”,“静语”二字传达了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乍临”则暗示着一种突然之间的到来,而“清庙瑟”则是对环境的一种描摹,给人以清冷、幽深之感。
"披风如在九层台",“披风”意味着诗人不避风霜,亲近自然,甚至与风为伴,“九层台”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形容山高而台远,增添了一份仙境般的意境。
"几烦命妓浮溪棹"一句,通过“几烦”的反复叮咛,以及对“命妓”的安排,体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深。这里的“命妓”指的是托付某事给别人,“浮溪棹”则是泛舟于溪流之上,用以比喻行文寄远。
"再许论诗注酒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以及希望能够一起论诗饮酒的愿望。“再许”显示出一种重复发生的情景,或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承诺。
最后“从此微尘知感恋,七真台上望三台”,“微尘”象征着世间万物,“知感恋”则是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切感悟和情感寄托。"七真台上望三台",这里的“七真台”、“三台”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山名或虚构的地名,通过这种超脱世俗的高远视角,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心灵的飞扬。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情怀,同时也蕴含着深沉的友情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