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泊丹阳与诸人同舟至马林溪遇雨赏析

泊丹阳与诸人同舟至马林溪遇雨

唐 · 皇甫冉
云林不可望,溪水更悠悠。
共载人皆客,离家春是秋。
远山方对枕,细雨莫回舟。
来往南徐路,多为芳草留。

拼音版原文

yúnlínwàngshuǐgèngyōuyōu
gòngzǎirénjiējiāchūnshìqiū

yuǎnshānfāngduìzhěnhuízhōu
láiwǎngnánduōwèifāngcǎoliú

翻译

遥望云林已难见,溪流潺潺无尽长。
同船之人皆为过客,离别家乡春天如秋意。
倚枕远眺山峦,细雨中切勿返航。
往返南徐之路,常被路边芳草所牵绊。

注释

云林:遥远的树林。
不可望:难以看见。
溪水:小溪流水。
悠悠:绵延不断。
共载:同乘一船。
皆客:都是过客。
离家:离开家乡。
春是秋:春天的感觉如同秋天。
远山:远方的山峦。
对枕:枕着枕头。
细雨:小雨。
莫回舟:不要回头划船。
来往:来去。
南徐路:南徐的道路。
多为:常常因为。
芳草:青草。
留:停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景画面,诗人在旅途中与友人同舟,遇雨而停泊,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游子离家的愁绪。

“云林不可望,溪水更悠悠。”这里的“云林”指的是远处的山林,由于天气原因变得模糊不清,这种景象给人一种迷茫和遥远感。溪水则因雨水汇聚而变得更加宽广和深邃。

“共载人皆客,离家春是秋。”诗人强调了同行者都是旅途中的过客,而对于自己来说,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都是一样的离别之情。这里的“春”和“秋”不仅指季节,更蕴含着对家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远山方对枕,细雨莫回舟。”诗人选择了一个适宜的地方作为临时休息之所,因为远处的山峰恰好与自己的枕头相对。同时,由于细雨绵绵,船只也不急于返回,这种悠闲自得的情景也映照出诗人的心境。

“来往南徐路,多为芳草留。”这里提到的“南徐路”是古代通行的一条道路,而“芳草”则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于未来美好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运用意境和情感的交织,描绘出了一种淡泊名利、游子怀乡的心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造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