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其二)赏析

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其二)

宋末元初 · 熊鉌
冀亳与歧山,一际五百年。
洙泗岂无集,未遇时运偏。
世降道愈悠,击壤呼尧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至元初诗人熊鉌所作的《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其二)》中的片段。虽然题目中提及了“七夕”和“石堂先生”,但提供的诗句并未直接关联这些内容,而是描绘了一个历史和哲学的场景。

"冀亳与歧山,一际五百年",这两句似乎在追溯历史,将冀州(古代九州之一)和歧山(周文王得《易经》之地)相连,暗示着悠久的历史变迁。"一际五百年"强调了时间跨度之长。

"洙泗岂无集,未遇时运偏",洙泗指孔子讲学的地方,这里暗指圣贤之道并未因时光流逝而消失,但可能因为时机不遇,未能得到广泛传播或受到应有的重视。

"世降道愈悠,击壤呼尧天",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道义在世事变迁中逐渐淡出,人们呼唤古代理想盛世(如尧舜时代)的感慨。"击壤"源自《庄子》中的典故,形容百姓安乐,此处用来象征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道义传播和时代变迁的深沉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