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新秋建安王半隐园应教二首(其一)赏析

新秋建安王半隐园应教二首(其一)

明 · 吴兆
坐望林峦隔,行分岛屿遥。
蹊崩横卧柳,岸阔接平桥。
微雨惊雷散,轻炎入树销。
豫游屏侍从,疏豁似渔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吴兆的《新秋建安王半隐园应教二首(其一)》描绘了新秋时节的园林景色和诗人的闲适心境。首句“坐望林峦隔”,展现了诗人静坐远眺,被层峦叠嶂所阻隔的景象,透露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次句“行分岛屿遥”则进一步强调了空间的辽阔,仿佛行走在海中的岛屿之间。

“蹊崩横卧柳”细致刻画了小径上的柳树,柳枝横倒,增添了园中几分荒芜与自然之美。“岸阔接平桥”描绘了宽阔的河岸与平坦的桥梁相连,画面开阔,富有动态感。

“微雨惊雷散,轻炎入树销”两句通过微雨和惊雷的描绘,暗示了天气的变化,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炎热的暑气在树林中消散,显得清新宜人。

最后两句“豫游屏侍从,疏豁似渔樵”表达了诗人享受这种远离尘嚣、随性自在的生活状态,如同隐士般逍遥,与侍从一同在园林中游玩,心境宽广,如同渔夫樵夫般轻松疏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秋半隐园的景色,同时传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心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词语解释

岛屿的意思:[释义](名)岛(总称)。 [构成]并列式:岛+屿 [例句]台湾岛是我国的岛屿。(作宾语)[同音]导语...

惊雷的意思:◎ 惊雷 jīngléi(1) [shocking thunderclap]∶使人震惊的雷声春天的第一声惊雷(2) [important event]∶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林峦的意思:(1).树林与峰峦。泛指山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唐 王昌龄 《山行入泾州》诗:“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宋 朱熹 《休庵》诗:“别岭有精庐,林峦亦幽絶。” 明 皇甫冲 《维摩寺雨坐》诗:“林峦忽不见,但闻山涧响。” 清 汪懋麟 《送劳书升之任黔中》诗:“风景怜殊俗,林峦想故关。”(2).指隐居的地方。 唐 李白 《赠参寥子》诗:“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

平桥的意思:(1).即 咸阳桥 ,亦名 西渭桥 。 唐 温庭筠 《走马楼三更曲》:“马过 平桥 通画堂,虎幡龙戟风悠扬。” 曾益 注:“《一统志》: 西渭桥 在旧 长安 西,亦曰 平桥 , 唐 时名 咸阳桥 。”(2).没有弧度的桥。 唐 温庭筠 《春洲曲》:“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鶯啼。” 宋 范成大 《春晚即事留游子民王仲显》诗:“绣地红千点,平桥緑一篙。”...

侍从的意思:[释义](名)指在皇帝或官员左右侍候卫护的人。 [构成]偏正式:侍(从...

疏豁的意思:亦作“疎豁”。1.犹疏阔。久别。 唐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高楼忆疏豁,秋兴坐氤氲。”(2).犹排遣。 唐 杜甫 《简吴郎司法》诗:“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3).开阔;敞亮。 宋 司马光 《出都日途中成》诗:“川原寖疎豁,烟火稍萧瑟。”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四:“烟波渺然,气象疏豁。” 明 陆采 《怀香记·引示池楼》:“过了高堂深厦,尽轩牕疎豁,栋宇奢华。” 清 陈维崧 《念奴娇·赠雪笠上人》词:“秋行至矣,茅堂相对疎豁。”(4).开朗;直爽。 宋 ...

行分的意思:分书而稍带行书体势的书体。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行草》:“吾以 山谷 为行篆, 鲁公 为行隶, 北海 为行分也。”...

豫游的意思:犹游乐。 北周 庾信 《象戏赋》:“况乃豫游 仁寿 ,行乐 徽音 ;水影摇日,花光照林。” 唐 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 松乔 之寿。” 宋 曾巩 《和史馆相公上元观灯》:“九衢僊仗豫游归,宝烛星繁换夕暉。”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豫游推插柳,胜蹟是梳妆。”...

渔樵的意思:(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