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涿州智度云居
清 · 张问陶
破殿漏斜阳,螺髻昏鸦据。
髡奴似黠奴,势落打包去。
临风想云构,楼阁空中塑。
实像本非真,盛衰弹指悟。
两家墙壁通,一片松阴暮。
露坐二如来,遥遥长对晤。
旧时门户别,欲辨知何处。
塔影自双分,黄金谁再布。
地寒佛不灵,境热僧先赴。
世尊妙无心,只向西方住。
髡奴似黠奴,势落打包去。
临风想云构,楼阁空中塑。
实像本非真,盛衰弹指悟。
两家墙壁通,一片松阴暮。
露坐二如来,遥遥长对晤。
旧时门户别,欲辨知何处。
塔影自双分,黄金谁再布。
地寒佛不灵,境热僧先赴。
世尊妙无心,只向西方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涿州智度云居时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禅意。
首句“破殿漏斜阳”,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阳光透过破损的殿堂洒在地上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沧桑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螺髻昏鸦据”一句,以昏鸦栖息于螺髻般的树枝上,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荒凉。
“髡奴似黠奴,势落打包去”两句,通过对比髡奴(剃光头的仆人)与黠奴(机灵的仆人),暗示了权力与地位的更迭,以及事物变化无常的主题。
“临风想云构,楼阁空中塑”描绘了诗人站在风中,想象着云雾缭绕中的楼阁,仿佛是虚幻的雕塑,体现了对现实与虚幻界限的思考。
“实像本非真,盛衰弹指悟”则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盛衰无常的深刻理解,如同弹指间就能领悟到的真理。
“两家墙壁通,一片松阴暮”描绘了两个空间的连接与自然景象的和谐,暗示了心灵与外界的相通。
“露坐二如来,遥遥长对晤”将诗人自己比作如来的坐化者,与远方的如来进行对话,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旧时门户别,欲辨知何处”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迷茫与追寻,试图辨识曾经的痕迹却不知其所在。
“塔影自双分,黄金谁再布”描绘了塔影的分裂与黄金的散失,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无常与价值的消逝。
“地寒佛不灵,境热僧先赴”表达了对佛教信仰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现,以及僧侣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不同态度。
“世尊妙无心,只向西方住”最后两句,以对世尊的赞美,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西方净土的向往,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自我等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