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示惟寂赏析

示惟寂

元末明初 · 无愠
古人出家为生死,今人出家则否尔。
生死由来既不明,况复所为同俗子。
友不友兮师不师,浩浩成群习庸鄙。
触事如今已面墙,何待他年始知耻。
而汝既然为我徒,日用应须重操履。
教旨禅宗力究参,圣像晨昏更勤礼。
傥或一朝得入头,便有清声播人耳。
慎勿悠悠过一生,没头浸在涛浪里。
我今衰老百无能,随分山林且容与。
汝来问讯我合掌,觌面何曾孤负汝。

鉴赏

这首诗《示惟寂》是元末明初的无愠对弟子惟寂的教诲。诗中探讨了出家人的修行目的和日常行为的重要性。

首句“古人出家为生死,今人出家则否尔”对比古人和今人出家的不同动机,指出古人出家是为了生死解脱,而今人可能并非如此。接着,“生死由来既不明,况复所为同俗子”表达了对现今出家人未能明确理解生死问题,行为与世俗无异的担忧。

“友不友兮师不师,浩浩成群习庸鄙”批评了出家人在群体中缺乏真正的友谊和师道精神,只是随波逐流,习染庸俗。诗人强调“触事如今已面墙,何待他年始知耻”,指出当下就应反省自己的行为,不应等到将来才感到羞愧。

对于弟子惟寂,诗人提出期望:“而汝既然为我徒,日用应须重操履。教旨禅宗力究参,圣像晨昏更勤礼。”希望惟寂作为徒弟,应当重视日常行为,深入研究佛教教义和禅宗实践,对圣像进行虔诚的早晚礼拜。

最后,“傥或一朝得入头,便有清声播人耳。慎勿悠悠过一生,没头浸在涛浪里”鼓励惟寂努力修行,一旦有所成就,名声将传遍四方。同时警告弟子切勿虚度一生,要警惕沉溺于世俗的漩涡之中。

“我今衰老百无能,随分山林且容与。汝来问讯我合掌,觌面何曾孤负汝”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示自己虽已老迈,但愿意在山林中与弟子共处,随时解答弟子的问题,不会辜负弟子的求学之心。

综上所述,《示惟寂》通过对比古今出家人的不同态度,强调了修行者应具备的正知正见、道德修养以及日常行为的重要性,并对弟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期望。

词语解释

不友的意思:谓兄弟不相敬爱。《书·康浩》:“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不师的意思:(1).不效法;不学习。《史记·秦始皇本纪》:“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 董褐 荷名,胡寧不师?” 李周翰 注:“何得安然不为师法也。”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2).不立师傅。《文选·嵇康<幽愤诗>》:“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李周翰 注:“恃母兄之慈,纵而成娇,不垂训教,不立师傅。”(3).不出兵。《史记·苏秦列传》:“且异日 济 西不师,所以备 赵 也。”...

不明的意思:◎ 不明 bùmíng(1) [uncertain](2) 尚未清楚地辨明、确定或明确方位的一场起源不明的火烧毁了州议会厅(3) 无明确方向的雄心勃勃,但宗旨不明(4) [be not clear]∶[意思] 含混的,含糊的情况不明◎ 不明 bùmíng(1) [do not understand]∶没有理解或不懂得不明事理(2) [be not clear]∶不了解,未弄清不明真象...

操履的意思:操守。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洁操履之拘苦者,所以全拔萃之业;纳拂心之至言者,所以无易方之惑也。” 前蜀 杜光庭 《衙内宗夔本命醮词》:“虽侧身思过,省己捫心,每虞操履之间,难免纤微之失。”《金史·选举志一》:“文士有偶中魁选,不问操履,而輒授翰苑之职。”《明史·顾佐传》:“ 佐 孝友,操履清白,性严毅。”...

禅宗的意思:◎ 禅宗 chánzōng[Chan sect;Dhyana] 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一个宗派,着重以静虑和高度冥想作为超度救世的法门。相传如来以心印付嘱迦叶为禅宗初祖。二十八传至达摩,来中国,为东土初祖...

晨昏的意思:◎ 晨昏 chén-hūn[at dawn and dusk;early morning and late at night] 早晨和晚上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成群的意思:◎ 成群 chéngqún[herd] 较多的人或动物聚集在一起野马喜欢成群地吃草或活动...

触事的意思:(1).犹遇事。 晋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復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燕石之瑜,补琬琰之瑕。” 明 张居正 《答符卿徐继斋书》:“苟生窃禄,无所建明,触事感时,憮然自失。” 清 纪昀 《<考工记图>序》:“触事广义,俾古人制度之大,暨其礼乐之器,昭然復见於今兹。”(2).谓担任职司。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 唐 张鷟 《游仙窟》:“余答曰:‘下官是客,触事卑微,但避风尘,则为幸甚。’”...

出家的意思:[释义](动)离开家庭到庙宇去做僧尼或道士。 [构成]动宾式:出|家 [例句]小李出家当了尼姑。(作谓语)[反义]还俗...

觌面的意思:◎ 觌面 dímiàn(1) [see]∶看见纵让烛觌面,也不伤他。——《镜花缘》(2) [meet]∶见面;当面西门庆与 月娘尚气,彼此觌面,都不说话。—— 明· 笑笑生《金瓶梅》...

古人的意思:概述一:是指过去的人,随着时间向后的迁移,只要到人世间来过一趟的人都要成为古人。差别只在于时期或时代不同。二:是指过去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名人。如:孔子,老子,李时珍,李白,杜甫,李清照。三:是指古人类,猿人。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生存于一、二十万年以前,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文化属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期。最早引人注意的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尼安德特河流域附近洞穴中发现的尼安德特人。所以人类发展的这个阶段又称为尼人阶段。古人的主要体质特征:脑容量很大,男女平均为1,440毫升;但脑的结构...

孤负的意思:(1).违背;对不住。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 陵 心。” 唐 韩愈 《感春》诗:“孤负平生志,已矣知何奈。” 宋 刘过 《临江仙》词:“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 明 方孝孺 《与郑叔虔书》:“但媿学术荒陋,无所建明,孤负期待,以损知人之哲。”(2).谓徒然错过。 宋 黄机 《水龙吟》词:“恨荼蘼吹尽,樱桃过了,便只恁成孤负。”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一折:“他怎肯孤负子这艷阳三月天。”《红楼梦》第三八回:“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浩浩的意思:◎ 浩浩 hàohào(1) [vast,expansive]∶广阔宏大浩浩的宇宙(2) [(of waters) mighty and torrential]∶水势很大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何曾的意思:◎ 何曾 hécéng[never] 反问表示未曾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何待的意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须、用不着。 萧三 《血书》诗:“只听说,你工作努力,你常常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这何待说?你已久是钢铁炼成的战斗员。”...

合掌的意思:◎ 合掌 hézhǎng[clasp hands] 见“合十”合掌行礼...

或一的意思:某一;某种。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如果给与一个暗示,说是倘不讴歌,便将更加虐待,那么,即使加以或一程度的虐待,也还可以使人们来讴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于是要打倒他的欲望,也就越加旺盛。”...

既然的意思:[释义](连)有“已经这么着”的意思,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错了,就应当改正。 [构成]附加式...

教旨的意思:(1).上对下的告谕。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 庞公 ﹞寻授 开封府 判官, 尚美人 方有宠,遣宦者称教旨,免工人市繇。公上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敢称教旨干挠府政者。’”(2).教皇的旨意。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林林之民,咸致同情于不平者,凡有能阻泥教旨,抗拒法皇,无问是非,輒与赞和。”...

今人的意思:[释义](名)现代的人,当代的人。 [构成]偏正式:今(人 [例句]今人比古人更加具有想象力。(作主语)...

况复的意思: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没头的意思:(1).谓刎首。《吕氏春秋·高义》:“﹝ 石渚 ﹞不去斧鑕,没头乎王庭。”没,一本作“ 殁 ”。(2).犹埋头。谓精神专注。 成仿吾 《牧夫》:“我把你们误解了。我以前嫌你们只没头于你们的研究。” 巴人 《旅广手记·在幼稚园里》:“他现在正没头在他的书店经营上,算盘子的上下是他唯一的哲学。”没有头绪。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这个正叫做没头公事,便要问时怕也难应心么?”《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从来见説没头事,此事没头真莫猜。”...

面墙的意思:(1).《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孔 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临政事必烦。” 孔颖达 疏:“人而不学,如面向墙无所覩见,以此临事,则惟烦乱不能治理。”后因以“面墙”比喻不学而识见浅薄。 汉 蔡邕 《表太尉董公可相国》:“﹝ 邕 ﹞新来入朝,不更郎承,摄省文书,其由面墙。”《后汉书·左雄传》:“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民,宣协风教。若其面墙,则无所施用。” 明 邵璨 《香囊记·讲学》:“凿壁且偷光,寸阴休旷……免使他年悔面墙。” 清 钱谦益 《江阴李贯之七十序》:“ 贯之 经明...

年始的意思:一年之始,岁首。《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 周 得火德, 秦 代 周 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张守节 正义:“ 周 以建子之月为正, 秦 以建亥之月为正,故其年始用十月而朝贺。”...

日用的意思:[释义](1) (形)日常生活应用的。日用品。(作定语) (2) (名)日常生活的费用。 [构成]偏正式:日(用...

容与的意思:◎ 容与 róngyǔ(1) [be carefree and leisurely]∶悠闲自得的样子步容与于南林。——晋· 陶渊明《闲情赋》(2) [hesitatively]∶犹豫不前的样子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楚辞·屈原·涉江》...

如今的意思:[释义](名)现在,只能指较长的一段时间。 [构成]动宾式:如|今 [例句]如今比过去好。(作主语)[同义]现在、目前[同音]儒巾...

入头的意思:(1).犹入门。 宋 朱熹 《答胡季随》:“《易传》平淡縝密,极好看,然亦极难看。大抵讲学须先有一入头处,方好下工夫。”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说类》:“此是言其读书入头处。”(2).谓入圈套。 清 李渔 《凰求凤·堕计》:“我费了许多气力,才説得入头,他如今许便许了。” 清 艾衲居士 《豆棚闲话》第五则:“无人去处,如何有此一物?莫非山魈木客,假扮前来,哄我入头,打算我的性命?”...

山林的意思:◎ 山林 shānlín[mountain and forest]有山和树木的地方山林地区...

圣像的意思:(1).特指 孔子 的画像。 清 左暄 《三馀偶笔·圣像》:“若 孔圣 之有画像其来已久, 汉孝景 时,太守 文翁 作石室刻石像,有 孔子 及七十二子像, 韩 勅修孔庙后碑,立于 桓帝 永寿 三年,而碑中有改画圣像之语。”(2).尊称皇帝的像。《宋史·真宗纪三》:“﹝三月﹞乙卯, 建安军 铸 玉皇 、 圣祖 、 太祖 、 太宗 尊像成,以 丁谓 为迎奉使……﹝五月﹞甲辰,圣像至。”(3).指各种宗教或民间所崇奉的画像和偶像。 前蜀 杜光庭 《道教灵验记·果州开元观验》:“又於 白鹤山观 掘地得铁数万...

生死的意思:...

衰老的意思:[释义](形)年老精力衰弱。 [构成]并列式:衰+老 [例句]他显得十分衰老。(作补语)...

俗子的意思:◎ 俗子 súzǐ[mediocre person] 俗人凡夫俗子...

随分的意思:(1).依据本性;按照本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谓繁与略,随分所好。” 周振甫 注:“随分所好,跟着作者性分的爱好。分,性分,天性,个性。”《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唐 孔颖达 疏:“言君子者,亦包公卿诸侯之等;但厚德载物,随分多少,非如至圣载物之极也。” 明 刘基 《摸鱼儿》词:“荣名几许?随分莫求多。”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他们自由地,自主地,随分地,健康地,享受着他们的赋生。”(2).安分;守本分。 唐 李端 《长门怨》诗:“随分独眠秋殿里,遥闻笑语...

所为的意思:所作,作为。《易·繫辞上》:“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序:“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 宋江 倈!这是甚所为!甚道理?” 叶圣陶 《穷愁》:“案上金钱,亦无暇入於囊,徒瞪目警吏所为。”(1).所以。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公羊传·隐公三年》:“先君之所为不与臣国而纳国乎君者,以君可以为社稷宗庙主也。”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二:“﹝所为﹞言‘所以’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

他年的意思:(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傥或的意思:(1).或许;恐怕。《后汉书·李固传》:“臣所以敢陈愚瞽,冒昧自闻者,儻或皇天欲令微臣觉悟陛下。”(2).假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乱军贼党,儻或掳了 鶯鶯 ,怎的备?” 元 李景贤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 陈 云﹞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儻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儻或为利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服冥诛。”...

同俗的意思:(1).风俗相同。《战国策·赵策二》:“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2).使风俗同一。《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3).随顺世俗。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人习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於众为善。” 宋 戴复古 《哭涧泉韩仲止》诗之一:“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

为我的意思: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为生的意思:◎ 为生 wéishēng[make a living] 以某种手段维持生活以狩猎为生...

问讯的意思:[释义](1) (动)问。 (2) (动)问侯。 [构成]并列式:问+讯 [例句]问讯犯人。(作谓语)...

无能的意思:[释义](形)没有能力,不能干什么。 [构成]偏正式:无(能 [例句]无能不代表无德。(作主语)他是一个无能的干部。(作定语)[同义]窝囊...

一生的意思:指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过程。...

一朝的意思:◎ 一朝 yīzhāo[once;in one day] 一旦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应须的意思:(1).应当;应该。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老残游记》第十回:“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应须知道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个道理。”(2).一应所需。《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 陇西郡 司马 刘秩 试守右庶子……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於当路自供。”...

庸鄙的意思:平庸鄙俗。《南齐书·王思远传》:“臣实庸鄙,无足奬进。”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据我所见,则昔之称为战士者,今已蓄意险仄,或则气息奄奄;甚至举止言语,皆非常庸鄙可笑。”...

悠悠的意思:◎ 悠悠 yōuyōu(1) [be remote in time or space;long-standing;long]∶长久,遥远悠悠长夜(2) [remote]∶遥远的悠悠未来(3) [leisurely]∶形容从容不迫(4) [many]∶众多(5) [absurd]∶荒谬悠悠之谈(6) [flying]∶飘动的样子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7) [vulgar]∶庸俗(8) [sad]∶形容忧伤悠悠我思中心悠悠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9) [leisure...

有清的意思:指 清 代。有,词头。《清史稿·礼志十二》:“有 清家 法,不立储贰。”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有 清二 百年间民德之变迁,在 朱 学时代有伪善者,犹知行恶之为可耻也,在 汉 学时代并伪焉者而无之,则以行恶为无可耻也。”...

由来的意思:◎ 由来 yóulái(1) [origin](2) 事情发生的原因(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由来已久...

知耻的意思:谓有羞恶之心。《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樵者目金而知耻,耕夫让畔以成仁。” 宋 曾巩 《叙盗》:“此谓养之既足,导之既明,则为盗者知耻而自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