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乌石大小二浪滩俗呼浪为郎因戏作竹枝歌二首(其二)
宋 · 杨万里
小郎滩下大郎滩,伯仲分司水府关。
谁为行媒教作赘,大姑山与小姑山。
谁为行媒教作赘,大姑山与小姑山。
注释
小郎滩:形容地名,可能指两个相邻的滩涂。大郎滩:另一个地名,与小郎滩相对。
伯仲:兄弟中长幼排行的次序,这里指兄弟。
分司:分别掌管。
水府关:水神管辖的要塞或重要地点。
谁为:疑问词,谁作为。
行媒:媒人,这里指促成联姻的人。
赘:古代指女子出嫁到男家。
大姑山:一座山的名字。
小姑山:另一座山的名字。
翻译
小郎滩边有大郎滩,兄弟两人分掌水神的要塞。无人做媒让它们联姻,大姑山和小姑山如同待嫁的姐妹。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词人杨万里的《过乌石大小二浪滩俗呼浪为郎因戏作竹枝歌二首》之二。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自然,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情感的寄托。
“小郎滩下大郎滩”,这里的“小郎滩”和“大郎滩”指的是江河中的一些水域名,通过这个设定,诗人展现了一种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深邃而又细腻的情感。
“伯仲分司水府关”,这句诗中的“伯仲”可能是指古代某些官职或人物,而“分司水府关”则是在形容一处水域的管理机构。这里通过人事物的设定,增添了诗中对自然界的描述,使得整体画面更加生动。
“谁为行媒教作赘”,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疑问和不解,仿佛在询问是谁在进行某种形式上的媒介或指导,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某些质疑或者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的好奇探索。
“大姑山与小姑山”,这里的“大姑山”和“小姑山”同样是地名,通过这种亲昵而又形象的称呼,使得这两座山在诗中的形象变得生动起来,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然界中事物的亲切感受。
总体来看,这段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某些现象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他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