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之求虚舟诗
宋 · 魏了翁
黄君求我古诚州,求之不得还西游。
所求易予胡不予,渠家自弄庄生舟。
庄生传之贾太傅,便将死生同浮休。
我家舟子与渠别,中孚之象刚包柔。
仰山俯泽乘巽木,藏离伏坎含坤牛。
中间至虚若无物,实理备具非空浮。
此在太玄首黄宫,其于参同居中洲。
会通古今贯微显,上下天地同周流。
人将百年等浮沤,我以千载为春秋。
我言似大而非夸,人人皆有不自求。
黄君不信谓予赫,我自姬孔君庄周。
所求易予胡不予,渠家自弄庄生舟。
庄生传之贾太傅,便将死生同浮休。
我家舟子与渠别,中孚之象刚包柔。
仰山俯泽乘巽木,藏离伏坎含坤牛。
中间至虚若无物,实理备具非空浮。
此在太玄首黄宫,其于参同居中洲。
会通古今贯微显,上下天地同周流。
人将百年等浮沤,我以千载为春秋。
我言似大而非夸,人人皆有不自求。
黄君不信谓予赫,我自姬孔君庄周。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诗是魏了翁所作,名为《黄成之求虚舟诗》。诗人以黄君的求舟故事开篇,描述了黄君对“虚舟”(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或哲理)的追求,但未能如愿,反而转向了庄子的思想。诗人提到庄子的思想被贾太傅传承,强调了生死如浮云般的超脱态度。
接着,诗人通过“我家舟子”与“中孚之象刚包柔”的比喻,展现了舟子的包容与坚韧,以及“虚舟”所蕴含的中庸之道。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舟行于天地之间的景象,象征着舟子与“虚舟”在自然法则中的流转。
诗中提到的“太玄首黄宫”和“参同居中洲”,是道家哲学中的概念,暗示了黄君所求的虚舟与道家宇宙观的契合。诗人认为,这不仅是黄君个人的追求,也是古今相通、天地同流的普遍真理。
最后,诗人以人生短暂和自我追求的对比收尾,表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虚舟”,只是需要去发掘和领悟,而不是向外寻求。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回应了黄君的质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黄君的求舟故事,寓言般地探讨了人生的虚实、生死、自然法则和内在追求,体现了宋代理学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