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无晚岁
唐 · 张佐
人功虽未及,地力信非常。
不任耕耘早,偏宜黍稷良。
无年皆有获,后种亦先芳。
膴膴盈千亩,青青保万箱。
何须祭田祖,讵要察农祥。
况是春三月,和风日又长。
不任耕耘早,偏宜黍稷良。
无年皆有获,后种亦先芳。
膴膴盈千亩,青青保万箱。
何须祭田祖,讵要察农祥。
况是春三月,和风日又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人功:人力。虽:虽然。
未及:未能达到。
地力:土地潜力。
信:确实。
非常:非凡。
不任:不适宜。
耕耘早:早早耕作。
偏宜:特别适合。
黍稷良:黍稷这类作物生长。
无年:不论丰收。
皆有获:都能结果。
后种:迟种的作物。
先芳:先开花结果。
膴膴:肥沃的样子。
盈:满。
千亩:千顷土地。
青青:青翠。
保:保护。
万箱:万仓。
何须:何必。
祭田祖:祭祀田地之神。
讵要:不必。
察农祥:详查农事吉凶。
况是:更何况。
春三月:春天三月。
和风:和煦的风。
日又长:阳光长久。
翻译
人力虽未能达到极致,但土地的潜力确实非凡。它不适宜早早耕作,却特别适合黍稷这类作物生长。
不论丰收与否,迟种的作物也能先开花结果。
满眼望去,肥沃的土地上硕果累累,青翠的谷物足以装满千仓万箱。
何必祭祀田地之神,也不必详查农事吉凶。
更何况现在正值春天三月,和煦的风吹拂,阳光明媚,天长日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荣的农村景象,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农业生产和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开篇“人功虽未及,地力信非常”两句,表明土地的肥沃与自然力的强大超过了人类的劳动,这里暗示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过度的人文态度。
接着,“不任耕耘早,偏宜黍稷良”指出并非所有作物都适合早期播种,而是某些作物如黍稷等更适合晚些时节种植,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作物特性的认知。
“无年皆有获,后种亦先芳”则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农业景象,无论何年都会有收成,即便是较迟后的播种,作物也能迅速生长、开花结果。这不仅展现了土地的丰饶,也反映出诗人对农业生产充满希望和乐观的态度。
“膴膴盈千亩,青青保万箱”两句形象地表达了农作物蓬勃生长、收成丰厚的情景,其中“膴膴盈千亩”形容田野里作物茂盛的景色,而“青青保万箱”则具体指出了粮食储备充足,体现出农业生产的成功与富饶。
在后两句中,“何须祭田祖,讵要察农祥”表达了诗人认为只要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土地和农业的自然周期,就不需要特别的仪式或是过分担忧农事的吉凶,这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信任。
最后,“况是春三月,和风日又长”则进一步强调了季节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而温暖且持久的风和阳光正好促进作物生长,这也增添了一份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农业知识,更通过诗意抒情,展现了古人对于农业生产、土地肥沃以及季节变化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