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三寓返照庵用前韵(其一)赏析

三寓返照庵用前韵(其一)

金末元初 · 王寂
梁上遗经古硬黄,前身僧永后僧房。
葛洪泽畔中秋月,此夕相逢话更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而宁静的画面,通过“梁上遗经”、“前身僧”、“后僧房”、“葛洪泽畔中秋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古为邻的意境。

首句“梁上遗经古硬黄”,以“遗经”点明了庵中藏书之丰富,而“古硬黄”则形象地描绘了经书历经岁月洗礼后的斑驳与厚重,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次句“前身僧永后僧房”,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庵中的僧侣比作前生的僧人,永远驻留在同一间僧房之中,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一种理想化和永恒性的向往。

第三句“葛洪泽畔中秋月”,引入了古代仙人葛洪的故事,将庵所处之地与传说中的仙境相连,中秋之夜的满月更是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氛围,暗示着庵中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超凡脱俗的境界。

最后一句“此夕相逢话更长”,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诗人与庵中的僧侣相遇,共同谈论着久远的话题,对话似乎没有尽头,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精神交流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庵中僧侣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共鸣,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词语解释

葛洪的意思:(284-364)东晋道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自幼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从郑隐、鲍玄学炼丹术和道术。后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西京杂记》等。...

葛洪的意思:(284-364)东晋道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自幼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从郑隐、鲍玄学炼丹术和道术。后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西京杂记》等。...

洪泽的意思:(1).巨大恩惠。《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胄 高阳 之苗胤兮,承圣祖之洪泽。” 南朝 梁 沉约 《谢母封建昌国太夫人表》:“探其私志,降此洪泽。”(2).大湖沼;大薮泽。 明 陈子龙 《熊水部伯甘与予同讨山寇水部征兵西道赠诗一章》:“朱凤威层霄,玄龙启洪泽。”(3).湖名。在 江苏省 洪泽县 西部。古称 破釜塘 , 隋 称 洪泽浦 , 唐 始名 洪泽湖 。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

前身的意思:[释义](1) (名)本为佛教用语;指前世的身体;今指事物演变中原来的组织形态或名称等。 (2) (名)(前身儿)上衣、袍子等前面的部分。 [构成]偏正式:前(身 [例句]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工农红军。(作主语)这件衣服的前身脏了。(作主语)...

秋月的意思:(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僧房的意思:僧人居住的房舍。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临浚流,列僧房。” 唐 张籍 《逢贾岛》诗:“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吟行日已斜。” 宋 黄庭坚 《次韵答曹子方杂言》:“唤取 张侯 来平章,烹茶煑饼坐僧房。”...

相逢的意思:◎ 相逢 xiāngféng[come across] 彼此遇见;会见偶然相逢...

遗经的意思:(1).指古代留传下来的经书。《晋书·王湛荀崧等传论》:“ 崧 则思业该通,缉遗经於已紊。”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郑泽 《壬子秋日》诗:“先生守遗经,清风澹儒素。”(2).谓留给子孙以经书。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元 王构 《翰林承旨姚燧父桢赠官制》:“先兄后弟,继文以忠,以章节惠之文,以示遗经之报。”...

硬黄的意思:纸名。以黄檗和蜡涂染,质坚韧而莹彻透明,便于法帖墨迹的响拓双钩。又因色黄利于久藏而多用以抄写佛经。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翰墨真迹辨》:“硬黄纸, 唐 人用以书经,染以黄蘖,取其辟蠹,以其纸加浆,泽莹而滑,故善书者多取以作字。” 宋 苏轼 《次韵秦观秀才见赠》:“新诗説尽万物情,硬黄小字临《黄庭》。”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手掣硬黄书一纸,若曰上帝锡尔祉。” 清 朱彝尊 《送吴濩入太原》诗之三:“暇日经过烦问讯,硬黄曾搨石经无?”...

中秋的意思:◎ 中秋 zhōngqiū[mid-autumn] 农历八月十五日会中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