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家藏汉延熹华岳庙碑轴子
清 · 阮元
太华三峰削不成,夜来碧色无深浅。
仙人染作延熹碑,飘带人间止三卷。
长垣一册归商丘,但损偏旁最完善。
华阴东郭又一函,椒花馆中见者鲜。
我今快得四明本,玉轴绨囊示尊显。
丰全范钱三百年,入我楼中伴《文选》。
惊心动魄竹垞语,七尺岩岩辟空展。
浑金璞玉天所成,幡然不受人裁剪。
唐宋题字皆分明,卫公两款夹额篆。
全身平列廿二行,波磔豪釐尽能辨。
一字一朵青莲花,玉女翻盆墨云软。
已巳摹镌向北湖,市石察书书佐遣。
湖边更刻泰山碑,岳色双双照人眼。
仙人染作延熹碑,飘带人间止三卷。
长垣一册归商丘,但损偏旁最完善。
华阴东郭又一函,椒花馆中见者鲜。
我今快得四明本,玉轴绨囊示尊显。
丰全范钱三百年,入我楼中伴《文选》。
惊心动魄竹垞语,七尺岩岩辟空展。
浑金璞玉天所成,幡然不受人裁剪。
唐宋题字皆分明,卫公两款夹额篆。
全身平列廿二行,波磔豪釐尽能辨。
一字一朵青莲花,玉女翻盆墨云软。
已巳摹镌向北湖,市石察书书佐遣。
湖边更刻泰山碑,岳色双双照人眼。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阮元对家中收藏的一件珍贵文物——汉代延熹华岳庙碑轴子的赞叹。诗人首先描绘了碑石的奇特形状,如同太华山的三峰,未经雕琢而自然峻峭。接着,他将碑石的颜色比喻为仙人染就,暗示其历史的神秘与艺术价值。延熹碑只有三卷流传人间,显得尤为珍贵。
阮元强调了这块碑石辗转归于商丘和华阴,其中“长垣一册”、“华阴东郭”等地名,可能指碑石的辗转历程。他自豪地提到自己拥有四明本,珍视并展示给他人观赏。他还提及碑石历经三百年的完好保存,成为他藏书中与《文选》并肩的存在。
诗人引用“惊心动魄竹垞语”,表达了对碑文书法的惊叹,认为其如七尺岩岩的君子风范,浑然天成,不受人为修饰。唐宋时期的题跋清晰可见,卫公的款识更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全篇书法布局整齐,二十ニ行字如青莲绽放,墨迹如玉女翻盆,柔软而有力。
最后,诗人提到此碑曾被摹刻于北湖,并且湖边还有泰山碑刻,两座碑石相互辉映,增添了文化景观的韵味。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碑石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收藏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