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老人行
宋 · 刘克庄
大梁宫中设毡屋,大梁少年胡结束。
少年嘻笑老人悲,尚记二帝蒙尘时。
乌虖国君之雠通百世,无人按剑决大议。
何当偏师缚颉利,一驴驮载送都市。
少年嘻笑老人悲,尚记二帝蒙尘时。
乌虖国君之雠通百世,无人按剑决大议。
何当偏师缚颉利,一驴驮载送都市。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沧桑的画面,诗中的“大梁宫中设毡屋”指的是战乱后的废墟之上,人们用简陋的毡子搭建临时的住所。"少年胡结束"则是对年轻一代无忧无虑、不懂历史苦痛的一种写照。
“少年嘻笑老人悲”表现了青年与老人的不同心态,年轻人不知道过去的艰辛和苦难,而老人则怀念往昔的繁华。"尚记二帝蒙尘时"中,“二帝”可能指的是唐朝末年的两个皇帝,他们的覆灭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乌虖国君之雠通百世,无人按剑决大议”则是说某个国家或王朝的恩怨纠葛延续了数百年,而现在却没有英雄豪杰能拿起剑来决定命运。
最后,“何当偏师缚颉利,一驴驮载送都市”中“偏师”可能指的是边疆的军队,"颉利"则是古代对敌人的贬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恢复往日荣光、希望有一位英雄能够拯救城市于水火之中的渴望。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怀旧与悲凉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缅怀以及对现实无为与颓废状态的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