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尹恒复中翰
明 · 释古易
早闻嘉遁辞芸阁,长羡风流一布袍。
林叟惯寻诗兴逸,岳僧频访道情高。
管教白发饶秋镜,别有丹砂胜绿醪。
知是罗浮题已遍,三朝曾不出蓬蒿。
林叟惯寻诗兴逸,岳僧频访道情高。
管教白发饶秋镜,别有丹砂胜绿醪。
知是罗浮题已遍,三朝曾不出蓬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与精神追求,充满了对自然与道家哲学的向往。首联“早闻嘉遁辞芸阁,长羡风流一布袍”开篇即点出尹恒复中翰辞官归隐,身着布袍,远离尘嚣,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其超脱世俗的羡慕之情。颔联“林叟惯寻诗兴逸,岳僧频访道情高”进一步描绘了隐士与自然、与道的亲密关系,林中的老者在寻找诗意,山中的僧人频繁来访,探讨高深的道义,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闲适与精神的高远。
颈联“管教白发饶秋镜,别有丹砂胜绿醪”则转而描述隐士面对岁月的流逝,虽有白发,却能以丹砂(象征长生不老之药)自慰,比之于绿酒(象征短暂的欢愉),更显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追求。尾联“知是罗浮题已遍,三朝曾不出蓬蒿”则暗示尹恒复中翰的足迹遍及罗浮山,三朝未出蓬蒿(蓬蒿比喻隐居之地),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坚定与执着,以及对自然与道的深入探索和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尹恒复中翰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