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宝积寺(其六)赏析

宝积寺(其六)

明 · 释今无
又逐晨鸡去,相将甲马还。
去如愁故国,忙亦累名山。
云势宜长夜,峰皱失旧颜。
溪光兼树影,疑惑不能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释今无在宝积寺的生活片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晨与夜晚的不同景象,以及他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又逐晨鸡去”,诗人以“晨鸡”作为时间的标志,形象地描绘了僧人每日的作息规律,随着鸡鸣声的响起,开始了一天的活动。“相将甲马还”,这里的“甲马”可能是指僧人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或象征着某种修行的工具,与“晨鸡去”形成呼应,表现了僧人日常生活的循环往复。

“去如愁故国”,诗人用“愁”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即使是在修行的生活中,这种情感也难以完全割舍。这句诗体现了人在追求精神寄托的同时,内心深处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不舍。

“忙亦累名山”,“名山”在这里不仅指具体的山川,也可能象征着修行者心中的理想境界或精神追求。诗人通过“忙亦累”表达了在追求精神目标的过程中,身心俱疲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追求是值得的,即使过程艰难。

“云势宜长夜,峰皱失旧颜”,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云彩的变化和山峰在夜色中的形态,云彩随风变化,山峰在夜色中失去了白天的轮廓,呈现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美。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日间的景象与夜间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多变与美丽。

“溪光兼树影,疑惑不能删”,最后一句诗描绘了溪水在阳光下闪烁的光芒与树影交织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同时,“疑惑不能删”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美景的赞叹与思考,即面对如此美好的自然景观,内心的疑惑与杂念似乎都被净化了,无法再被删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积寺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僧人释今无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僧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