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日夜招张孺愿钱叔达谢脩之陈汝大王玉生袁无竞集平远台观万岁神光二塔灯分得八庚
明 · 徐熥
良夜高台露气清,遥空灵籁送秋声。
桂枝先自轮中满,莲炬还从镜里生。
隐隐七层标舍利,双双百宝放光明。
龙膏烛与蟾蜍影,同向人天照化城。
桂枝先自轮中满,莲炬还从镜里生。
隐隐七层标舍利,双双百宝放光明。
龙膏烛与蟾蜍影,同向人天照化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中秋之夜,于高台上赏月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的静谧与神秘,以及各种自然元素在月光下的奇妙变化。
首句“良夜高台露气清”,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夜晚的空气清新,露珠在月光下闪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接着,“遥空灵籁送秋声”一句,通过听觉的角度,描绘了远处传来的声音,仿佛是秋天的低语,增添了季节的韵味。
“桂枝先自轮中满,莲炬还从镜里生”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月亮比作桂枝和莲花,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的美景。月亮如同满枝的桂花,又如镜中的莲花,既美丽又神秘。
“隐隐七层标舍利,双双百宝放光明”则进一步渲染了月光下的辉煌景象,七层宝塔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仿佛藏有舍利子的光芒;而百宝在镜中闪烁,展现出璀璨的光彩。
最后,“龙膏烛与蟾蜍影,同向人天照化城”一句,将月光与烛光相提并论,两者共同照亮了人间与天界,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同时,“化城”一词,寓意深远,暗示了月光之下,万物皆有其独特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