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秦中丞国声之湖南兼呈东山先生
明 · 邵宝
中丞旌节自东来,黄鹤楼高倚宪台。
江汉朝宗千古地,风霆鼓舞一时才。
洞庭水阔春初渡,衡岳云深晚正开。
老矣东山烦问讯,苍生回首柰何哉。
江汉朝宗千古地,风霆鼓舞一时才。
洞庭水阔春初渡,衡岳云深晚正开。
老矣东山烦问讯,苍生回首柰何哉。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送秦中丞国声之湖南兼呈东山先生》,通过描绘中丞秦国声即将前往湖南的情景,以及对他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关切,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对国家社稷的忧虑。
首联“中丞旌节自东来,黄鹤楼高倚宪台”,以“中丞”点明秦国声的身份,他带着象征权力与威严的“旌节”从东方而来,黄鹤楼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壮丽感,也隐喻了秦国声的高洁与清正。
颔联“江汉朝宗千古地,风霆鼓舞一时才”,将目光投向历史与自然,江汉交汇之地,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传奇,这里的“风霆鼓舞”既是对秦国声才能的赞誉,也是对他在湖南任职期间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预示。
颈联“洞庭水阔春初渡,衡岳云深晚正开”,进一步描绘了湖南的地理风貌,洞庭湖的广阔与衡山的云雾缭绕,既是自然景观的写照,也暗含着对秦国声前路的祝福与期待,希望他能像这大自然一样,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能勇往直前。
尾联“老矣东山烦问讯,苍生回首奈何哉”,表达了对秦国声年事已高的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东山先生,常指隐居的贤者,这里借以表达对秦国声的敬仰之情,同时暗示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希望秦国声能为苍生谋福,即使在远方也能时刻关注国家的命运。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沉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