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视高苑决口有感
明 · 王世贞
岂无淇竹楗,汹汹势难回。
野色存鸥鹭,春心辨草莱。
中原瓠子口,使者柏梁台。
纵有呼天恸,天门迥未开。
野色存鸥鹭,春心辨草莱。
中原瓠子口,使者柏梁台。
纵有呼天恸,天门迥未开。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行视高苑决口有感》描绘了黄河水势汹涌,难以阻挡的场景。淇竹楗象征着试图控制水势的努力,但面对大自然的威力显得微不足道。诗人通过鸥鹭在野外的自由自在,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对比,以及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感慨。
"中原瓠子口"暗指黄河决口处,历史上瓠子口曾多次发生洪水灾害,而"使者柏梁台"则可能借用了汉武帝时柏梁台的典故,象征朝廷官员应对灾情的职责。然而,即使有深深的忧虑和悲痛,诗人表达出的是即使呼天天不应,朝廷的救援之门仍未敞开的无奈。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应变能力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