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炭于冯孔武再用前韵
宋 · 敖陶孙
君不见元光河决愁从臣,天子有诏皆负薪。
当时实炭知几畚,下与鱼鳖争生人。
孰知木黔善制水,火出木尽全其真。
一朝入火纵粉骨,曲身得煖龙蛇伸。
成亏等作万世计,肯与胡僧推劫尘。
我欲诙谐与作传,上继毛颖追获麟。
日烧昆崙十挺指,惜哉黔也非吾亲。
穷朝破灶郁烟烬,青唇黑腕羞比邻。
谁能舆致送煖热,坐使有脚歌阳春。
将军羔酒空作梦,十年未有今年贫。
当时实炭知几畚,下与鱼鳖争生人。
孰知木黔善制水,火出木尽全其真。
一朝入火纵粉骨,曲身得煖龙蛇伸。
成亏等作万世计,肯与胡僧推劫尘。
我欲诙谐与作传,上继毛颖追获麟。
日烧昆崙十挺指,惜哉黔也非吾亲。
穷朝破灶郁烟烬,青唇黑腕羞比邻。
谁能舆致送煖热,坐使有脚歌阳春。
将军羔酒空作梦,十年未有今年贫。
注释
元光:汉武帝时期的年号。河决:黄河决口。
炭:木炭。
鱼鳖:比喻底层人民。
木黔:可能指某种木材。
劫尘:世事变迁的尘埃。
毛颖:毛笔的别称,这里借指文人。
昆崙:古代神话中的高山,象征高远。
青唇黑腕:形容女子肤色。
阳春:温暖的春天。
翻译
你没看见元光年间黄河决堤,百姓愁苦,天子下令所有人砍柴以备取暖。那时人们真的只知道用木炭,连鱼鳖都争夺着生存的空间。
谁知道木头能巧妙地控制洪水,即使燃烧殆尽,木的本质依然保留。
一旦投入火焰,即使粉身碎骨,弯曲的身体也能因温暖舒展。
盈亏的道理被世人视为长远之计,谁会像和尚那样看淡世间变迁。
我想用诙谐的方式写下这段故事,延续毛笔的传奇,追寻麒麟的踪迹。
每日太阳炙烤昆仑山,我的手指如同十挺柴火,可惜黔木并非我亲近的材料。
贫困的早晨,破败的炉灶只剩烟尘,我羞于与邻居相比。
谁能将温暖送到每个角落,让无脚者也能歌唱春天。
将军虽有羔羊美酒的梦想,但十年来始终贫穷,今年尤为严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乞炭于冯孔武再用前韵》,通过元光河决的典故,描绘了皇帝为救灾而征召百姓伐木烧炭的情景。诗人借木炭的制作过程,赞美了冯孔武的贡献,说他如同木炭在烈火中得以升华,即使牺牲自己也能带来温暖。然而,诗人感叹自己与冯孔武关系疏远,无法像毛颖(毛笔)那样传承其美德,只能感慨万分。最后,诗人以将军未能实现给予温暖的愿望,以及自己的贫困生活作结,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和对冯孔武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富有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