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四首(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彻夜无眠直到明,拟春晴又不春晴。
酒材劣致平原督,花事愁闻望帝声。
病体惯经寒热證,倦途浑忘短长程。
五年浩荡江湖梦,犹喜相逢得友生。
酒材劣致平原督,花事愁闻望帝声。
病体惯经寒热證,倦途浑忘短长程。
五年浩荡江湖梦,犹喜相逢得友生。
注释
彻夜:整夜。无眠:无法入睡。
明:天亮。
拟:仿佛。
春晴:晴朗的春天。
又不:却又不是。
酒材劣:劣质的酒。
致:引出。
平原督:平原督军,比喻权势人物。
花事:花开之事。
愁闻:听到就感到愁苦。
望帝声:传说中望帝杜宇化鸟悲鸣之声,象征哀愁。
病体:病弱的身体。
惯经:习惯于经历。
倦途:疲惫的旅途。
浑忘:完全忘记。
短长程:不论路程远近。
五年:五年时间。
浩荡:广阔无边。
江湖梦:漂泊的生活梦想。
犹喜:仍然欢喜。
相逢:相遇。
友生:朋友。
翻译
彻夜难眠直到天明,似是春天却非春天。劣质的酒让我想起平原督军,听到花开的消息使我心忧如望帝啼血。
久病之身早已习惯寒热交替,疲惫的旅途早已忘记路途长短。
五年漂泊的江湖梦,欣喜的是还能遇见朋友。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无法入睡、春日不如预期、酒宴失意、身体抱恙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困顿。诗中“拟春晴又不春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失落,“花事愁闻望帝声”则透露出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和现在的无奈。“病体惯经寒热證,倦途浑忘短长程”显示出诗人身体上的不适与精神上的疲惫。最后“五年浩荡江湖梦,犹喜相逢得友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在困顿中仍能找到与朋友重逢的喜悦。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情境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