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道本上人少时颇留意诗律已而遍历诸方卒无终岁之宁今垂五十矣自淮乡过余于吴兴翌日来辞曰道本欲自越趋天童或自温趋江心问道于觉了二士愿闻一言为书五字诗以送之
宋 · 仲并
芒鞋亦良苦,歧路不曾休。
句律可青眼,宗风已白头。
舌端频自味,心外更何求。
欲寄明年信,温州定越州。
句律可青眼,宗风已白头。
舌端频自味,心外更何求。
欲寄明年信,温州定越州。
注释
芒鞋:形容穿着简朴的草鞋。歧路:岔路口,比喻人生选择或困难时刻。
青眼:赞赏的眼光,比喻认可和支持。
宗风:宗派的风格或传统。
白头:指年老,这里暗指岁月流逝。
舌端:舌尖,这里指语言表达。
心外:内心之外,超出个人情感和欲望。
明年:来年,未来的某一年。
信:书信。
温州: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港口。
越州: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翻译
草鞋穿在脚上也十分辛苦,岔路口上我从未停歇。遵循的格律虽受人赞赏,但宗派风格已使我白了头。
我常常品味言语中的深意,内心之外再无他求。
想在明年的这个时候寄出书信,地址就写温州或者越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可能是僧人或道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头两句“芒鞋亦良苦,歧路不曾休”表明行者的足履简陋而辛劳,不停地在崎岖的小径上跋涉,没有片刻的安宁。接下来的“句律可青眼,宗风已白头”则透露出诗人虽然年轻时就颇有留意于诗词之道,但随着岁月流转,其所传承的宗风(可能指某种艺术或修行的传统)已至暮年,而自己的头发也早已斑白。
中间两句“舌端频自味,心外更何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超脱。尽管生活艰辛,但在品味生命的同时,他已经超越了对世俗欲望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足。
最后两句“欲寄明年信,温州定越州”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和行动计划。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诗人希望将自己的心意或消息传递到明年,并且确定了自己要前往的方向,无论是从温州还是越州出发。
整首诗通过行者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一种生命力与精神追求的坚持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