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绅归缙云
故郡曾登太守榻,上都频扫相君门。
挥毫月殿香盈袖,锡宴星津酒满樽。
归去吏民如问我,五年书命紫薇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东瓯:指古地名,今浙江温州一带。别业:别墅,私人住所。
秋云:秋天的云彩,象征远方或思乡之情。
墨尚存:墨迹犹新,表示怀念之情。
故郡:过去的郡城,指诗人故乡。
太守榻:太守的座位,指官位或权力。
上都:京都,这里指长安(唐代首都)。
相君门:宰相的府邸,指朝廷高位。
挥毫:挥动毛笔写字。
月殿:宫殿,这里可能指月宫或皇家宫殿。
锡宴:皇帝赐宴。
星津:星津宫,古代皇家宫殿。
吏民:官员和百姓。
紫薇垣:紫微垣,古代星官名,借指朝廷或皇宫。
翻译
在东瓯的别墅中寄语秋云,往日题写桥边的墨迹依然留存。回忆过去,在故乡做太守时,常坐在官署榻上,如今在京城也频繁出入宰相府门。
在月光下挥毫泼墨,香气满袖,曾在星津宫接受赐宴,美酒斟满杯中。
如果归乡后人们询问我,就告诉他们我在紫微垣任职已有五年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亿所作,名为《柳絮归缙云》。杨亿以其工整、典雅的文风著称,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诗中“东瓯别业寄秋云”一句,设定了秋日离别之情,"东瓯"可能指特定的地点,而"别业"则是离别之意,"寄秋云"则表现了将思绪托付于飘逸的秋云之中。
“平昔题桥墨尚存”一句,则表达了一种怀旧的情感。"平昔"指的是过去平静的时光,而"题桥墨尚存"则是说当年在桥上留下的墨迹还保存着,显示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珍视。
“故郡曾登太守榻”一句中,“故郡”指的是诗人的家乡,而“曾登太守榻”则表明诗人曾经到达过太守所居之地,这里的"榻"是坐卧的床褥,暗示了与官员交流的情景。
“上都频扫相君门”一句继续表现了诗人与当时高官频繁往来的情形。"上都"通常指的是京城或重要城市,而"频扫"则是频繁拜访之意,这里体现出诗人的交游广阔。
“挥毫月殿香盈袖”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中挥洒文字的情景。"挥毫"即执笔写作,而"月殿"则是一个虚构的场所,可能象征着高洁或理想之地,"香盈袖"则是指手中的墨香沁出,充满了衣袖。
“锡宴星津酒满樽”一句中,“锡宴星津”可能暗示了一种宴席的场合,而“酒满樽”则表达了丰盛的饮宴,"樽"是古代酒器,这里显示出诗人参与过的一次盛大的聚会。
最后,“归去吏民如问我,五年书命紫薇垣”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归家后,地方官员和百姓都来询问他的情况。"五年书命"可能指的是朝廷对某项事务的命令,而“紫薇垣”则是紫薇花之墙,或许象征着文学或学术的领域,这里诗人可能在表达自己对于国家政令或文化教育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经历和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过去交游、政治生活以及个人文化追求的一种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