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谣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番薯种自番邦来,功均粒食亦奇哉;岛人充飧兼酿酒,奴视山药与芋魁。
根蔓茎叶皆可啖,岁凶直能救天灾;奈何苦岁又苦兵,遍地薯空不留荄。
岛人泣诉主将前,反嗔细事浪喧豗;加之责罚罄其财,万家饥死孰肯哀!呜呼!万家饥死孰肯哀!
根蔓茎叶皆可啖,岁凶直能救天灾;奈何苦岁又苦兵,遍地薯空不留荄。
岛人泣诉主将前,反嗔细事浪喧豗;加之责罚罄其财,万家饥死孰肯哀!呜呼!万家饥死孰肯哀!
鉴赏
这首明代末期至清代初年的诗歌《番薯谣》是卢若腾所作,以番薯(即甘薯)为题材,展现了番薯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和命运变迁。诗人首先赞叹番薯从海外引入,不仅可供食用,且具有非凡的功效,被当地人用来充饥酿酒。然而,当遇到战乱和饥荒时,番薯却成了救命粮,能够缓解灾难。
然而,诗中揭示了一个悲剧:在战乱年代,番薯的种植反而成为军方敛财的借口,农民因种植番薯而受到责罚,导致田地荒芜,百姓面临饥饿。岛民的哭诉无人倾听,反而遭到呵斥,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最后,诗人以强烈的感叹“万家饥死孰肯哀!”直击人心,揭示了战争和社会动荡时期民众生活的艰辛,以及对社会公正的呼唤。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