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佛日禅师赞
向树倒藤枯处,覆水难收。
勘破元禅,楪子饤底青虾蟆。
脱得圆悟,胸次用底活马骝。
横三尺竹篦,气索列祖。
翻四河雄辩,贯通九流。
薄四海内外,罔不中伤。
旷百世上下,其谁与俦。
区区作是说者,如一尘之微,又何能重轻乎山丘。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慧佛日禅师的高深佛法和卓越智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展现了禅师在佛法上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闻薰风南来时,和赃捉获",开篇即以自然景象引入,暗示禅师佛法的深远和广泛影响力,如同春风般遍及四方,捕捉并净化世间的一切污浊。
"向树倒藤枯处,覆水难收",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佛法对人心的深刻影响,即使是在心灵深处最黑暗、最难以触及的地方,佛法也能如同春雨般滋润心田,使其焕发生机。
"勘破元禅,楪子饤底青虾蟆",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复杂的佛法道理比作易于理解的事物,如馒头底下的小虾蟆,旨在说明佛法虽深奥,但通过恰当的比喻和解释,普通人也能理解其精髓。
"脱得圆悟,胸次用底活马骝",进一步强调了禅师对佛法的透彻领悟,如同能够驾驭活蹦乱跳的野马,自由自在地在佛法的广阔天地间驰骋。
"横三尺竹篦,气索列祖",以竹篦为喻,象征禅师在佛法道路上的坚韧不拔,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坚持自我,不屈不挠。
"翻四河雄辩,贯通九流",展示了禅师辩论技巧的高超,以及对各种知识领域的广泛涉猎和深刻理解,如同翻动四条大河的水流,汇聚成滔滔江海。
"薄四海内外,罔不中伤",强调了禅师佛法的普遍性和影响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在哪个领域,禅师的教诲都能触及人心,产生深远的影响。
"旷百世上下,其谁与俦",表达了对禅师成就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在时间的长河中无人能及,彰显了禅师佛法的永恒价值。
"区区作是说者,如一尘之微,又何能重轻乎山丘",最后以自谦之语结束,表明自己只是在众多伟大人物中的一个渺小存在,无法与禅师的伟大成就相提并论,体现了对禅师的崇敬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慧佛日禅师的赞美,不仅展现了禅师在佛法上的卓越成就,也传达了对佛法深邃智慧的敬畏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