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灵山寺听泉赏析

灵山寺听泉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一峰流未远,已作数峰声。
月向秋光冷,天从夜气生。
潺潺当峡口,滴滴到江城。
石畔终宵坐,禅扉掩未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灵山寺聆听泉水之声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之美。

首联“一峰流未远,已作数峰声”,开篇即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引入,仿佛一座山峰的流水还未远去,却已听到了数座山峰的回响,巧妙地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和时间感。

颔联“月向秋光冷,天从夜气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空间与时间的对比。月光在秋日的冷色调中显得更加清冷,夜晚的空气仿佛孕育着新的生机,诗人通过“冷”与“生”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独特感受的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觉醒。

颈联“潺潺当峡口,滴滴到江城”,将听泉的感受具体化为声音的流动,泉水在峡谷口潺潺流淌,最终滴落到江城之中,这一过程既具象又抽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了心灵的净化之旅。

尾联“石畔终宵坐,禅扉掩未成”,诗人选择在石畔静坐至深夜,似乎在等待某种启示或内心的平静。而“禅扉掩未成”则暗示了寻求内心宁静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努力与修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听泉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禅意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不失清新,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