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其五)赏析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其五)

宋 · 黄庭坚
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
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

注释

汉时:指汉朝时期。
水占十万顷:形容水域面积广大。
官寺民居:官府、寺庙和民居。
浊河:水质浑浊的河流。
九渠亡故道:九条旧有的水渠消失或改变河道。
穿凿:挖掘、开凿。
用功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翻译

汉代时这里的水域广阔达十万顷,官府寺庙和居民的房屋都坐落在浑浊的河流两岸。
难道一定是九条水渠失去了原来的河道吗?其实只是因为过度开凿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中的第五首。诗中,黄庭坚以汉代为例,描述了当时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特别是对黄河的治理。他指出,汉代时黄河水面广阔,占据了十万顷的土地,河流不仅流经官府寺庙,也包括民居,可见其规模之大。诗人接着提出疑问,是否真的是因为九条水渠失去了原有的河道,还是过度的挖掘和改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通过这个问题,黄庭坚暗示了过度的人为干预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表达了对古代水利工程的深思。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与自然关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