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厚弟乞以碍止法官回授公朝特俞所请族子有诗志喜居厚次韵邀某同作效颦一首既拙且钝录献家庙
频对青藜真济美,虽埋玉树尚追尊。
奉新鸾诰陈幽壤,距小麟台只近村。
太息琰玄皆耄矣,诔成姑以寝为园。
注释
回貤:恩惠。异渥:深厚。
凛凛:威严的样子。
乾淳:清正。
青藜:古时照明工具,象征学问。
真济美:真正有益。
埋玉树:比喻才华出众。
追尊:尊敬。
奉新鸾诰:接受新的封赏文书。
陈幽壤:在偏远之地陈述。
距小麟台:距离皇家宫殿。
只近村:近在咫尺的村庄。
太息:叹息。
琰玄:指年长者。
皆耄矣:都已老去。
诔成:诔文完成。
姑以寝为园:暂且作为墓园。
翻译
从未听说如此深厚的恩惠,威严清正的气象依然留存。经常对着青藜灯读书,实为美好的行为,即使才华如玉树般深藏,也应受到尊敬。
捧着新的鸾诰来到这偏远之地,距离小麟台仅是近邻的村庄。
感叹岁月催人老,连最年长者也已老去,诔文写完后,姑且将其作为墓园安息。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创作的,其语言质朴而不失优美,意境则显得淡远而深邃。首句“回貤异渥未之闻”中的“回貤”,在古代指的是一种神兽,能够感知天地之气;“异渥”则是指不寻常的水源,“未之闻”表明诗人之前从未听说过这样的奇迹。整句通过对神秘事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
接着,“凛凛乾淳生气存”中的“凛凛”,形容寒冷或清新之意;“乾淳”,指的是天干的地气和水淳的滋味,结合上句,可以理解为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中一种纯净而神奇的气息。
第三句“频对青藜真济美”中的“频对”,意味着经常面对;“青藜”,指的是青色的草木,“真济美”,则是形容景色之美好。诗人在此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中美好的景致的频繁欣赏和赞叹。
第四句“虽埋玉树尚追尊”中的“埋玉树”,比喻那些隐逸不出的人才;“尚追尊”,即便是这样也还是被后人所尊崇。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那些隐逸之士的敬仰,尽管他们可能未被世人所知,但其德行和才华仍然值得后人景仰。
下半首则转向具体的情境,“奉新鸾诏陈幽壤”中的“奉新”,指的是接受新的命令;“鸾诏”,是皇帝的命令,而“陈幽壤”,意在陈述或探讨那些隐秘而不为人知的事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执行任务和探究未知领域的决心。
接着,“距小麟台只近村”中的“距”,指的是距离;“小麟台”,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只近村”,则说明这个地点与普通的乡村相差不远。诗人通过这一句,描绘了一个既有古意又带有人间烟火气息的场景。
最后两句,“太息琰玄皆耄矣”中的“太息”,表示深深地叹息;“琰玄”,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鸟,传说它能知晓未来,故而有预言之意,这里则用以比喻诗人对于未来的某种预感或忧虑。下句“诔成姑以寝为园”中的“诔”,是指赞美;“成姑”,可能是一位仙女的名字;“以寝为园”,则是在表达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即将睡眠之地视作自己的乐园。
整首诗通过对大自然和神秘事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于隐逸之士的尊崇以及对未知领域探索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