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为匏庵临秋山晴霭卷赏析

为匏庵临秋山晴霭卷

明 · 沈周
匏系庵中春晡晡,拂几试展秋山图。
烟霏惨淡墨痕里,远濑百折沙萦纡。
峦容江色开浩荡,扁舟雁鹜人惊呼。
长安药叟造此观,气味自是营丘徒。
其人已化其迹在,流世直欲千金沽。
绝无粉黛假颜色,俗眼曾不留须臾。
庵中主翁谁赏识,对我但道今难摹。
不应莞尔领翁意,儗笔远甚成嗟吁。
古人妙地学始见,已信邯郸非易趋。
朱繇道子固有说,妄意自笑西家愚。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为匏庵临秋山晴霭卷》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清晨时分,庵中僧人匏系(可能指匏庵主人)欣赏秋山图的场景开篇,通过“春晡”和“拂几试展”,传达出一种闲适与专注的氛围。画面中的秋山图烟雾缭绕,墨色深浅有致,远处江水曲折,舟行雁鹜,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

沈周将画面中的艺术气息与历史人物长安药叟相联系,暗示这幅画作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如同药叟那样的艺术大师的作品。然而,尽管画作价值连城,却难以寻觅到真正能欣赏其精髓的人,反映出艺术欣赏的高雅与世俗眼光的差距。

诗人感慨,即使是匏庵庵主也无法完全捕捉画中之意,而自己试图模仿也感到力不从心,感叹学习古人之妙境并非易事。他引用了朱繇、道子等古代画家的故事,表达对艺术追求的敬仰和自我反思,认为盲目模仿他人是愚蠢的行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卷,探讨了艺术欣赏与创作的真谛,以及对传统艺术精神的传承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