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吊永福陵(其一)赏析

吊永福陵(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一路松林接海天,荒陵不见见寒烟。
年年寒食无寻处,空向春山拜杜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一路松林接海天”的开篇,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孤寂的氛围。松林与海天相连,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和时间的流逝。然而,“荒陵不见见寒烟”一句,将视线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地点——永福陵,通过“不见”与“见”之间的对比,强化了陵墓的荒凉与孤独感,寒烟缭绕,更添了几分哀愁与悲凉。

接下来,“年年寒食无寻处,空向春山拜杜鹃”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寒食节是追思先人的传统节日,但诗人却在“无寻处”表达了对永福陵的怀念之情,这种怀念不仅仅是对已逝之人的哀悼,更是对历史记忆的追寻与缅怀。在春山之中,诗人只能对着杜鹃鸟(在中国文化中,杜鹃常与哀伤、离别相关联)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和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