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六湖陈如晦
宋 · 赵汝腾
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
每怜一水马头险,惜放斯人鹢首回。
鲁语手笺应毕卷,汾亭指授想多材。
不知肯践诗盟否,菊已凋零梅又开。
每怜一水马头险,惜放斯人鹢首回。
鲁语手笺应毕卷,汾亭指授想多材。
不知肯践诗盟否,菊已凋零梅又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琴剑:比喻才华或友谊。志同道合: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
悠哉:形容心情舒畅。
怜:同情,感慨。
马头险:比喻艰难险阻。
鹢首回:形容船头回转,象征才华转折。
鲁语手笺:用鲁地语言书写的信件或文章。
毕卷:完成卷宗,指完成作品。
汾亭指授:在汾亭处的指导或传授。
诗盟:诗人之间的约定或友谊。
菊已凋零:暗示时间流逝。
梅又开:象征新的开始或希望。
翻译
当初琴剑相伴而来,志趣相投滋味深长。常常惋惜那马头坡的艰险,更珍惜你如鹢首回航般才华出众。
期待你的鲁语手稿已完成,汾亭的教诲想必让你才思泉涌。
不知你是否愿意履行诗人的约定,此时菊花已凋零,梅花又新开。
鉴赏
这首宋诗《寄六湖陈如晦》是赵汝腾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陈如晦的怀念和期待。首句“琴剑前时为我来”描绘了陈如晦曾携带琴剑来访的场景,显示出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共同的兴趣爱好。接着,“志同道合味悠哉”进一步强调了两人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契合,以及这种契合带来的愉悦。
“每怜一水马头险,惜放斯人鹢首回”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将友人的归去比作船只逆流而上,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也寓含了对友人安全的担忧。接下来,“鲁语手笺应毕卷,汾亭指授想多材”回忆了与陈如晦的交流和学习时光,赞美了他的学识和才华。
最后两句“不知肯践诗盟否,菊已凋零梅又开”以季节更替象征时光流转,询问友人是否还记得他们的诗歌约定,表达了对友谊的坚守和对友人回归的期盼。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宋词中对友情的深情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