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秋夜同章三十九弟次邠宿延庆山中纪游一首赏析

秋夜同章三十九弟次邠宿延庆山中纪游一首

宋 · 林亦之
芭蕉月上照窗扉,屋里老僧眠不知。
起来树根饮一盏,举头忽是三更时。
藤萝一处一处好,我亦持杯随处坐。
山鸡忽叫野钟鸣,满地西风愁杀我。

注释

芭蕉:一种热带植物,叶子宽大。
月上:月亮升起到天空中。
窗扉:窗户。
老僧:年长的僧人。
眠不知:熟睡未察觉。
起来:起身。
树根:树干底部。
饮一盏:喝一杯。
三更时:深夜三点。
藤萝:一种攀缘植物,常用于形容环境幽静。
持杯:拿着酒杯。
随处坐:随便找个地方坐下。
山鸡:一种野生鸟类。
野钟:寺庙或乡村的野外钟声。
满地西风:满地秋风。
愁杀我:使我感到极度忧愁。

翻译

芭蕉叶在月光下照亮窗户,屋里的老和尚熟睡不觉。
他醒来后走到树根下喝一杯,抬头一看,已是深夜三更。
藤蔓缠绕之处景色宜人,我也拿着酒杯随意坐下。
突然山鸡啼叫,野钟回荡,满地秋风吹过,让我满怀忧愁。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山中静谧而略带寂寥的画面。首句“芭蕉月上照窗扉”,以芭蕉和明亮的月光映照窗户,营造出清冷的氛围,暗示诗人与弟弟章三十九在山中住宿的情境。次句“屋里老僧眠不知”,进一步描绘了屋内老僧沉浸在睡眠中,未察觉外界变化,增添了宁静的禅意。

第三句“起来树根饮一盏”,老僧被月光唤醒,起身到树根处品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羡慕和对自然的亲近。最后一句“举头忽是三更时”,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出夜晚的深沉,诗人抬头看天,意识到已是深夜。

接下来的两句“藤萝一处一处好,我亦持杯随处坐”,诗人随性地坐在藤萝下,独自饮酒,享受着山中的宁静,但“山鸡忽叫野钟鸣”又带来一丝意外的声响,打破了寂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末句“满地西风愁杀我”,以“愁”字收尾,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夜西风,内心涌起的淡淡哀愁。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与弟弟在山中游历时的独特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