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香山观壁间诗因次其韵赏析

香山观壁间诗因次其韵

宋 · 吕本中
抗志欲学仙,自恨无仙骨。
去国将六年,避地欠三窟。
禅房翳翠阴,竹本可制笏。
谁持大君前,指顾收回鹘。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吕本中对于追求仙道与现实困境的复杂情感。诗中“抗志欲学仙,自恨无仙骨”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仙道的向往与自我认知的局限之间的矛盾。他渴望超越尘世,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却感叹自己不具备成为仙人的体质或条件。

“去国将六年,避地欠三窟”则描绘了诗人长时间远离家乡,四处流离的生活状态。这里的“三窟”源自《战国策》中的典故,比喻隐居之地,暗示诗人为了逃避现实的困苦,不得不四处迁徙,寻找暂时的栖身之所。

“禅房翳翠阴,竹本可制笏”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禅房,即僧侣修行的场所,翠阴则象征着清幽的环境,竹本制成笏,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含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最后,“谁持大君前,指顾收回鹘”一句,以生动的场景结束全诗。鹘,是一种猛禽,这里可能象征着权力或权威。诗人似乎在想象自己在大君(即君主)面前,通过手势和目光就能控制住这种力量,表达了对权力的渴望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权力的微妙态度,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