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百牢关贻舟中者
唐 · 于武陵
蜀国少平地,方思京洛间。
远为千里客,来度百牢关。
帆影清江水,铃声碧草山。
不因名与利,尔我各应闲。
远为千里客,来度百牢关。
帆影清江水,铃声碧草山。
不因名与利,尔我各应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蜀国:指四川地区,古时蜀国之地,多山地。少平地:缺少平坦的土地。
方思:正在思念。
京洛间:京都洛阳之间,泛指繁华的中原地区。
远为:远赴成为。
千里客:远离家乡的旅客。
来度:过来度过,此处指穿越。
百牢关:古代关隘名,泛指险要的关卡。
帆影:船帆的影子。
清江水:清澈的江河水。
铃声:可能指马铃或风铃的声音。
碧草山:长满绿草的山岭。
不因:不是因为。
名与利:名声和利益。
尔我:你和我。
各应闲:都应该过着悠闲的生活。
翻译
四川多山少平原,常思京城洛阳边。遥迢千里作异乡客,穿越重重险关百牢关。
船帆倒映清澈江水里,铃响回荡在绿草青山。
非为追逐名利来往,你我本当悠然自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蜀地的感慨与情怀。开篇“蜀国少平地,方思京洛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眷恋之情,蜀国即今天的四川地区,而京洛则是指长安和洛阳,都是唐代的重要城市。这里既展示了蜀地的地理特性,也流露出诗人心中的乡愁。
接着“远为千里客,来度百牢关”则写出了诗人的行旅状态,作为一名远道而来的旅者,他经过了许多艰险的关隘,其中“百牢关”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地点,也可能是一个虚构或夸张的说法,用以强调旅行的不易。
“帆影清江水,铃声碧草山”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帆船在清澈的江水中航行,铃铛之声回荡于青翠的山间,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出了他内心的一种平和与安宁。
最后“不因名与利,尔我各应闲”则透露出诗人的超脱与淡泊,他并不为功名利禄所动,而是愿意保持自己的清贫自在。这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世俗纷扰的一种逃避态度,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蜀地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他超越物欲、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