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访程山人不遇赏析

访程山人不遇

明 · 方弘静
避喧来谷口,爱此青松阴。
永日空山寂,幽蝉时自吟。
花源应未隔,萝径杳难寻。
稍觉尘襟豁,方知仙境深。

拼音版原文

xuānláikǒuàiqīngsōngyīn

yǒngkōngshānyōuchánshíyín

huāyuányìngwèiluójìngyǎonánxún

shāojuéchénjīnhuōfāngzhīxiānjìngshēn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方弘静的《访程山人不遇》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居景象。首句“避喧来谷口”,表达了诗人主动选择远离尘嚣,来到山谷深处的愿望,显示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接着,“爱此青松阴”点出诗人对青松苍翠阴凉的喜爱,寓意着高洁的人格和隐逸的生活态度。

“永日空山寂,幽蝉时自吟”两句,通过描绘空山的寂静和蝉鸣的偶尔响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氛围,暗示了山人可能不在,但山间的自然景色依然引人入胜。诗人借蝉声表达对友人的期待与思念。

“花源应未隔,萝径杳难寻”进一步展现出诗人对理想中的桃花源般的隐居之地的想象,虽然路径难觅,但诗人坚信山人所处之处并非遥不可及,暗含着对隐士生活的深深敬仰。

最后两句“稍觉尘襟豁,方知仙境深”,诗人通过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净化,尘世的烦恼暂时消散,从而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仙境般的超凡脱俗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程山人的深深敬仰,同时也传达出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词语解释

避喧的意思:见“ 避喧 ”。亦作“ 避諠 ”。谓避离喧嚣的尘世。 南朝 梁 沉约 《酬谢宣城朓卧疾》诗:“从宦非宦侣,避世作避諠。” 唐 皇甫冉 《赠郑山人》诗:“避喧心已惯,念远梦频成。” 宋 王安石 《寄孙正之》诗:“友中惟子长招隐,世上何人可避喧。” 明 何景明 《雨后溪园即事》诗:“开径徒怀侣,临流且避諠。”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山语·端州山水》:“有洞有泉,却暑避喧,允为佳胜。”...

尘襟的意思:世俗的胸襟。 唐 黄滔 《寄友人山居》诗:“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 元 王德信 《集贤宾·退隐》套曲:“自焚香下帘清坐久,闲把那丝桐一奏,涤尘襟消尽了古今愁。” 谢无量 《春日寄怀马一浮》诗:“愿持千里意,聊为豁尘襟。”...

谷口的意思:(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山之处,故谓之 谷口 。古时相传为 黄帝 升仙的地方。也称 寒门 。《汉书·郊祀志上》:“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谓 寒门 者, 谷口 也。” 颜...

空山的意思: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青松的意思:◎ 青松 qīngsōng[pine] 青翠的松树...

松阴的意思:亦作“ 松荫 ”。松树之阴。多指幽静之地。 唐 李山甫 《方干隐居》诗:“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明 唐顺之 《松关》诗:“月出照 松关 ,松荫正满地。”...

仙境的意思:◎ 仙境 xiānjìng[fairyland;wonderland;paradise] 神话般的想象的国土...

永日的意思:(1).长日,漫长的白天。《梁书·王规传》:“玄冬脩夜,朱明永日。” 唐 李咸用 《宿隐者居》诗:“永日连清夜,因君识躁君。” 宋 陆游 《闲居书事》诗:“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 阮中丞 始出视事,时方盛夏……偃卧时,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消永日。”(2).从早到晚;整天。 汉 刘桢 《公讌》诗:“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 前蜀 韦庄 《丙辰鄜州遇寒食》诗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