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浩歌罢戏书
宋 · 陆游
造物小儿如我何,还家依旧一渔蓑。
穿云逸响苏门啸,卷地悲风易水歌。
老眼阅人真烂熟,壮心得酒旋消磨。
傍观虚作穷愁想,点检霜髯却未多。
穿云逸响苏门啸,卷地悲风易水歌。
老眼阅人真烂熟,壮心得酒旋消磨。
傍观虚作穷愁想,点检霜髯却未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造物小儿:比喻造物主对人的态度像对待小孩一样。渔蓑:指渔夫的蓑衣,象征简朴生活。
穿云逸响:形容声音高亢激越,穿透云霄。
苏门啸:可能指古代隐士的啸歌。
卷地悲风:形容风势强烈,带给人悲凉之感。
易水歌:典故,荆轲刺秦前在易水边的悲壮歌声。
老眼阅人:形容经验丰富,看透世事。
壮心:指豪情壮志。
点检霜髯:检查自己的胡须,暗示岁月流逝。
未多:不多,表示并未增添太多白发。
翻译
造物者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待我,回家后依然披着渔夫的蓑衣。穿过云层的悠扬歌声如同苏门啸,席卷大地的悲凉歌声仿佛易水诀别。
我这双老眼看透了世事,豪情壮志在饮酒中迅速消磨。
旁观他人穷困愁苦只是想象,检查自己鬓边白发却发现并未增添太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醉中浩歌罢戏书》,通过个人的醉酒吟唱和生活琐事,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首句“造物小儿如我何”以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仿佛在说造物者对我有何企图或期待。次句“还家依旧一渔蓑”则流露出诗人归隐生活的恬淡与无奈。
“穿云逸响苏门啸,卷地悲风易水歌”两句,借用了苏门啸和易水歌的典故,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境界,同时也暗含壮志未酬的悲凉。诗人以啸歌抒怀,表达内心的激昂与落寞。
“老眼阅人真烂熟,壮心得酒旋消磨”写出了诗人阅尽人间沧桑,对世事看透后的苍凉,而借酒浇愁,壮志却在岁月中逐渐消磨。最后一句“傍观虚作穷愁想,点检霜髯却未多”,诗人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愁绪,发现尽管白发增多,但愁苦并未因此而增加多少,反映出诗人坚韧不屈的性格。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洒脱豪放的一面,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展现了陆游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