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旴士张季携所注三略访西山先生既跋其书余复题二绝于卷尾(其二)赏析

旴士张季携所注三略访西山先生既跋其书余复题二绝于卷尾(其二)

宋 · 刘克庄
千里从师细讲评,横渠昔亦谒高平。
自从受得中庸了,止说西铭不说兵。

注释

千里:形容路途遥远。
从师:跟随老师学习。
横渠: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别称,因其在横渠镇讲学而得名。
昔亦:从前也。
谒:拜见。
受得:接受并理解。
中庸:儒家经典,主张适度和平衡的原则。
了:明白、理解。
止说:只谈论。
西铭:《西铭》,张载的哲学著作,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不说兵:不涉及军事话题。

翻译

千里迢迢去拜师求教,曾经拜访过横渠先生
自从领悟了中庸之道,只谈论《中庸》不提军事

鉴赏

此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所作,体现了他对儒学经典的深厚造诣与个人修养。开篇两句“千里从师细讲评,横渠昔亦谒高平”,通过对古人求学之艰辛和尊师之情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学术领袖的敬仰。这里的“千里从师”指的是不远万里去寻找良师益友,而“横渠昔亦谒高平”则是形容古代圣贤之士,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其卓越见解。

第三句“我自从受得中庸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儒家思想核心——《中庸》的理解与内化。《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阐述了中和、诚信等重要概念,是修身养性之本。

最后一句“止说西铭不说兵”,则揭示出诗人对于文治与武功的态度。这里的“西铭”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大学》中的“西上说”的篇章,强调修身齐家的重要性。而“不说兵”表明了诗人更倾向于和平的学问,不主张以武力解决问题。

整体来看,此诗通过对古代学者与儒家经典的颂扬,展示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知识追求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身的学术立场和内心世界,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佳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