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白马水还道中竹枝词赏析

白马水还道中竹枝词

明 · 徐渭
墙头赤枣杵儿斑,打枣竿长二十拳。
塞北红裙争打枣,江南白苧怯穿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秋日景象。"墙头赤枣杵儿斑",诗人以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开篇,描述了墙上挂着的红色枣子已经有些斑驳,暗示着岁月的痕迹和丰收的季节。"打枣竿长二十拳"进一步描绘了乡间打枣的习俗,打枣的竹竿长度夸张地写成二十拳(一拳约等于半个成年人的手臂长),展现了农人打枣时的豪放与趣味。

接下来的两句"塞北红裙争打枣,江南白苧怯穿莲"则通过对比,展现出地域文化的差异。塞北的女子们穿着鲜艳的红裙,热烈地参与到打枣的活动中,而江南的女子们则因为天气或文化习惯,对于采摘莲藕可能更为羞涩,这里的"白苧"代表了江南女子的素雅衣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地方的风俗人情,既有田园生活的质朴欢乐,又蕴含着地域特色的鲜明对比,体现了徐渭对民间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独特表达。

词语解释

红裙的意思:(1).红色裙子。 南朝 陈后主 《日出东南隅行》:“红裙结未解,緑綺自难徽。” 唐 万楚 《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唐 皇甫松 《采莲子》词:“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2).指美女。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宋 施彦执 《北牕炙輠》卷下:“或人厚我,使红裙传觴,盘列珍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尊有緑蚁,座有红裙,与你痛饮一回何如?”《三国演义》第九回:“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江南的意思:◎ 江南 jiāngnán(1)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2)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泛指长江以南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墙头的意思:亦作“墻头”。1.围墙的上端。 唐 于鹄 《题美人》诗:“ 秦 女窥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墙头。” 宋 欧阳修 《斋宫感事寄原甫学士》诗:“曾向斋宫咏麦秋,緑阴佳树覆墙头。”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二百名弟兄架着长梯,呐喊着攻上墙头。”(2).墙上。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三章:“他心潮未平,站起身来,取下墙头挂着的那把乌龙青霜剑,迈步向庭院中走去。”...

塞北的意思:指 长城 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后汉书·袁安传》:“北单于为 耿夔 所破,遁走 乌孙 ,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属。” 南朝 梁 江淹 《侍始安王石头》诗:“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 江 南有桂枝,塞北无萱草。”《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居塞北者,不知江海有万斛之舡。” 宋 刘过 《清平乐》词:“新来塞北,传到真消息:赤地居民无一粒,更五单于争立。”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雁去雁来空塞北,花开花落自 江 南。”...

打枣竿的意思:一作《打草竿》。民间曲调名。明万历至崇祯间流行于北方。后传入南方,改名《挂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