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乞米韵
宋 · 杨万里
鲁公尚有粥为食,卢老今无僧作邻。
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
诗肠幸自无烟火,句眼何愁著点尘。
俗子岂知贫亦好,未须容易向渠陈。
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
诗肠幸自无烟火,句眼何愁著点尘。
俗子岂知贫亦好,未须容易向渠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鲁公:指鲁国的某位公卿,这里泛指有身份的人。尚:还。
粥:稀饭。
卢老:卢姓的老人。
僧:出家人,此处指僧侣邻居。
邻:邻居。
文字:指文学、学问。
真可煮:比喻文字的价值高到可以当作食物。
吾曹:我们这些人。
不应贫:不应该因为贫穷而困苦。
诗肠:比喻诗人的内心世界。
烟火:比喻世俗的纷扰。
句眼:诗歌的关键之处,精华所在。
著点尘:沾染尘埃,比喻受到世俗干扰。
俗子:普通人,世俗之人。
贫亦好:贫穷也有其美好的一面。
未须:不必。
容易:轻易。
渠:他,指世俗之人。
翻译
鲁公还能有粥充饥,卢老如今身边没有僧侣为伴。即使文字真的能煮熟,我们自古以来也不该贫穷。
我诗中的情感无需烟火熏染,句子的精妙之处何需沾染尘埃。
世俗之人怎会理解,贫穷也有其美好,不必轻易向他们诉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杨万里所作,名为《次乞米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表达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鲁公尚有粥为食,卢老今无僧作邻。" 这两句诗用对比的手法,通过鲁公与卢老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自己虽然贫穷但仍能自给自足的状态。鲁公指的是历史上的鲁连公,他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依旧能够维持;而卢老则是当时的一个形象,意味着没有僧人作邻,可能暗示社会的动荡和寺庙的衰败。
"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信,他认为自己的文学才能是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的手段,而“吾曹从古不应贫”则强调了自己家族或门第的荣耀,不应该落到贫穷的地步。
"诗肠幸自无烟火,句眼何愁著点尘。" 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文学创作状态的描述,“诗肠”指的是诗人的心思和才华,而“句眼”则是形容诗句的精妙之处。这两句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清净无为,不受外界尘世的干扰。
"俗子岂知贫亦好,未须容易向渠陈。" 这两句诗是对那些不理解或嘲笑自己贫穷状态的人的一种反驳和自信表达。这里的“俗子”指的是那些只看重物质财富、不懂得精神价值的人,而“未须容易向渠陈”则意味着并不需要急于求成,向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那样去做。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自信与坚持,同时也展现了其高洁的艺术追求和不屈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