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具茨诸山始达嵩少
宋 · 李廌
初踰千峰时,千峰各呈秀。
抵兹嵩高前,始觉众山陋。
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
四维既张弛,穹壤托高厚。
卿云羃上国,秀色连楚薮。
众峰无耸峭,配此真培塿。
固将倍十百,何止吞八九。
余身一草木,乃欲擅去取。
出类复何言,聊贻涧滨叟。
抵兹嵩高前,始觉众山陋。
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
四维既张弛,穹壤托高厚。
卿云羃上国,秀色连楚薮。
众峰无耸峭,配此真培塿。
固将倍十百,何止吞八九。
余身一草木,乃欲擅去取。
出类复何言,聊贻涧滨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踰:越过。呈秀:展现秀丽。
嵩高:指嵩山。
陋:简陋。
恃:依赖。
穹壤:天空大地。
卿云:古代对云彩的美称。
楚薮:楚地的湖泊。
培塿:形容山丘矮小。
倍十百:超出寻常百倍。
擅去取:擅自占有。
涧滨叟:河边的老者。
翻译
初次越过千座山峰时,每座山峰各自展现着秀丽。来到嵩山之前,才觉得其他山峦显得简陋。
凭借这根擎天柱的力量,天地间似乎敢于被划分开。
四方的天地格局既张又弛,天空大地依托它而显得深厚无比。
卿云覆盖着上都,秀美的景色连接着楚地的湖泊。
众多山峰不再峻峭挺拔,与之相比,它们就像矮小的土丘。
这力量要超出寻常百倍,岂止能吞并八九成的山川。
我这微躯如同草木,却妄图独占这一切。
超群出众又能说什么呢,姑且留给河边的老者作为谈资。
鉴赏
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初次攀登千峰之时,每个峰都显得格外秀丽。然而,当抵达嵩山脚下,方才真切地感受到这座高峰的雄伟,使其他众多山峰相形见绌。这不仅是对自然力的赞美,更是诗人心中那股不可摧毁的意志和力量,如同撑开天地一般。在这种气势下,四面八方都被这股力所张弛,而广阔的大地也托举着高远厚实。诗中云层连接着上国之境,秀丽的色彩连绵至楚地的丛林。众多峰峦不再显得尖锐崎岖,只为衬托这真正的巍峨山脉增添风光。这样的景象,不仅是数倍十百倍的美好,甚至超越了常人所能想象的八九折之境。而诗人的身躯,如同一草一木般渺小,却又不甘心只是欣赏而已,想要将这份美好据为己有。面对这样的景色,再有什么言辞能够形容呢?只是一番闲聊,留给那些河边的老叟去品味吧。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体验和情感,展现了自然山川的壮丽以及人类精神的不可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