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秦始皇坑儒赏析

秦始皇坑儒

清 · 张洵佳
报国在养士,忠臣出大儒。
读书真种子,忠孝两不渝。
惟有秦始皇,典籍付焚如。
忠孝种子绝,所用尽奸谀。
古今兴亡际,烈士多捐躯。
或则阖门殉,或则阖城墟。
自汉迄有明,大书不一书。
惟有赢秦季,殉国无一夫。
堂堂一统朝,视同越与胡。
为史册所羞,为开辟所无。

鉴赏

这首诗《秦始皇坑儒》由清代诗人张洵佳创作,深刻揭示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以及这一行为对后世的影响。

首句“报国在养士,忠臣出大儒”,诗人开篇便提出了治国之道,认为培养人才是国家繁荣的基础,忠诚的臣子往往出自于学问深厚的儒者之手。接着,“读书真种子,忠孝两不渝”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知识如同忠孝的种子,能够培育出忠诚与孝顺的品质。

然而,诗人随后转向历史的另一面,以秦始皇为例,批评其焚书坑儒的暴行。秦始皇将典籍付之一炬,导致忠孝的种子被斩断,取而代之的是奸佞小人。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文化传承,也使得社会道德风气败坏。

接下来,诗人通过“古今兴亡际,烈士多捐躯”表达了对历史更迭中忠贞之士牺牲的感慨。无论是阖门殉国的家庭,还是整个城池的毁灭,都体现了忠臣烈女为了国家和信仰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最后,“自汉迄有明,大书不一书”表明从汉朝到明朝,忠贞之士的事迹被广泛记载,成为历史的光辉篇章。而“惟有赢秦季,殉国无一夫”则强调了秦朝末年,没有一人为了国家而牺牲,形成了鲜明对比。

“堂堂一统朝,视同越与胡”讽刺了秦朝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天下的中心,却对外族抱有敌意,这种狭隘的观念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落。“为史册所羞,为开辟所无”则总结了秦始皇的作为给后世带来的耻辱,以及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阻碍。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文化传承、道德价值和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忠贞精神的颂扬和对暴政的批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