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漳河有感
山自太行西望远,路从全赵北来多。
春深诸冢埋青草,岁久三台浸碧波。
日暮停车倍惆怅,英雄千载类消磨。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渡漳河有感》描绘了诗人乘舟过漳河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轻浮一苇渡漳河”形象地写出舟行的轻盈与流畅,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次句“时听舟人起棹歌”,通过舟人的歌声,营造出一种旅途中的闲适氛围,但也暗示着世事如梭。
“山自太行西望远”描绘了诗人眺望太行山脉的景象,寓言历史的深远和人事的变迁。“路从全赵北来多”则点出路途的遥远和历史的厚重,暗示着人生旅途的艰辛与漫长。
“春深诸冢埋青草”以春天的生机反衬墓地的荒凉,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历史无情的沉思。“岁久三台浸碧波”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史沉淀感,三台或许象征古代的遗迹,被岁月侵蚀,融入碧波之中。
最后,“日暮停车倍惆怅,英雄千载类消磨”以日暮时分的停车为背景,诗人抒发了对英雄人物命运消逝的感慨,流露出对历史沧桑的深深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历史的沉思。
词语解释
碧波的意思:[释义](名)青绿色的波浪。 [构成]偏正式:碧(波 [例句]碧波荡漾。(作主语)...
惆怅的意思:◎ 惆怅 chóuchàng[melancholy] 伤感;愁闷;失意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春深的意思:春意浓郁。 唐 储光羲 《钓鱼湾》诗:“垂钓緑湾春,春深杏花乱。” 宋 秦观 《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支枕星河横醉后,入帘飞絮报春深。”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 春桃 愉悦的声音就像春深的莺啼一样。”...
千载的意思: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轻浮的意思:[释义](形)言语举动随便,不严肃。 [构成]并列式:轻+浮 [例句]那人很轻浮。(作谓语)[同义]轻薄、轻佻[反义]庄重、稳重...
青草的意思:◎ 青草 qīngcǎo[green grass] 为食草动物提供食物的绿色草本植物群,常多由具窄叶的禾本科,莎草科和灯心草科等单子叶植物组成,往往与双子叶的草本植物相混生...
日暮的意思:◎ 日暮 rìmù[at dusk]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日暮时分,炊烟袅袅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三台的意思:(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时听的意思:时人的视听。 汉 蔡邕 《朱公叔谥议》:“惧礼废日久,将诡时听。” 唐 柳宗元 《<杨评事文集>后序》:“虽其言鄙野,足以备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凡典雅之诗,皆不合时听。”...
停车的意思:◎ 停车 tíngchē(1) [stop;pull up]∶[汽车、火车等]按正常时刻表停留(如搭运或卸下乘客);车辆停止行驶(2) [park]∶停放车辆此处不许停车!(3) [stall]∶机器停止转动机器停车了,快找人来修理...
消磨的意思:◎ 消磨 xiāomó(1) [wear down;fritter away]∶逐渐消耗;磨灭消磨志气(2) [idle away;while away]∶消遣,打发时光消磨岁月...
一苇的意思:《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孔颖达 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 长江 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一:“那无一苇航,繁念空悠悠。”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日午潮回擢东指,顺流一苇如轻鸥。”...
英雄的意思:◎ 英雄 yīngxióng[hero]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英雄乐业。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棹歌的意思:亦作“櫂歌”。1.行船时所唱之歌。 汉武帝 《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2).指《櫂歌行》曲。《南史·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櫂歌》两曲,甚有新致。” 唐 骆宾王 《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櫂歌》中。”参见“ 棹歌行 ”。...
舟人的意思:船夫。《诗·小雅·大东》:“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毛 传:“舟人,舟楫之人。” 晋 木华 《海赋》:“於是舟人渔子,徂南极东。” 唐 郑谷 《舟行》诗:“九派迢迢九月残,舟人相语且相宽。”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二月十四日》:“岭头积雪未消,舟人谓春夏之间,花放满山,香闻百里,诚胜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