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逸二首(其二)
明 · 石宝
太虚虽泬寥,二气自阖辟。
山岳虽不移,万物自生息。
谁言吾静拘,吾静乃得逸。
居静渊水明,行静岩月出。
应断亦不蹉,百感难混寂。
岂必歌继謼,方能谢忻戚。
山岳虽不移,万物自生息。
谁言吾静拘,吾静乃得逸。
居静渊水明,行静岩月出。
应断亦不蹉,百感难混寂。
岂必歌继謼,方能谢忻戚。
鉴赏
这首诗以“静”为主题,描绘了在静谧中获得自由与解脱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比太虚的空旷与二气的自然运行,山岳的稳固与万物的生长,来阐述静对于个体心灵的重要性。他指出,静并非束缚,而是内心的解放与自我发现的过程。
“居静渊水明,行静岩月出。”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静中之美的景象:在静谧的环境中,内心如同清澈的水面,映照出真实的自我;行动时,仿佛月光从岩石间透出,既明亮又神秘。这种静带来的不仅是外在的安宁,更是内在的洞察与觉醒。
“应断亦不蹉,百感难混寂。”意味着在静中,人能够清晰地分辨事物的本质,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迷失方向。即使面对各种情感与思绪,静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独立。
最后,“岂必歌继謼,方能谢忻戚。”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表达方式的反思。他认为,静并不需要通过歌唱或特定的形式来体现,真正的静是内在的、自发的,它能让人超越喜怒哀乐,达到一种超然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静对于个人成长与心灵净化的重要作用,鼓励人们在忙碌与喧嚣中寻找一片宁静之地,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