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王司户惠纸被
山僧夜抄山鬼愁,白雪千番冱墙壁。
裁成素被劣缯绮,故人聊助苏门癖。
经年鼾鼻吼蜗室,睡魔已作膏肓疾。
萧萧散发卧南窗,腹稿未成空费日。
小儿恶寐惊踏裂,村妻手线自缝密。
幸无寒泪泣牛衣,却有春温借光逸。
的知非布谁讥诈,沙汰襆归安足讶。
合欢若绣双鸳鸯,出门便有连城价。
世外浮华虽自许,锦烂珠光变为土。
落日南柯一梦回,断云流水无寻处。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雾中:形容雾气浓厚。楮皮:一种树皮,用于造纸。
岷溪:河流名。
秋浪如蓝碧:秋天的岷江水碧绿如蓝。
山僧:山中的僧人。
抄:翻阅。
山鬼愁:比喻内心的忧虑。
冱:冻结。
素被:白色的被子。
劣缯绮:质量一般的丝绸。
苏门癖:指简朴的生活方式。
鼾鼻吼:大声打鼾。
蜗室:比喻狭小的居所。
膏肓疾:形容病情严重。
散发:披头散发。
腹稿:构思的内容。
空费日:白白浪费时间。
恶寐:难以入睡。
踏裂:踢破。
缝密:仔细缝补。
寒泪:贫困的眼泪。
牛衣:粗布衣。
春温:春天般的温暖。
谁讥诈:被人质疑欺诈。
沙汰:淘汰,废弃。
襆归:包裹回家。
合欢若绣:如同合欢花的图案。
连城价:极高的价值。
世外浮华:超脱世俗的奢华。
锦烂珠光:形容华丽。
变为土:化为尘土。
南柯一梦:比喻虚幻的美梦。
断云流水:形容景色消失。
无寻处:无处可寻。
翻译
雾气中的楮皮厚实如一尺,岷江秋水如蓝色的碧玉。山中的僧人在夜晚翻阅经书,心中满是忧虑,仿佛白雪覆盖千遍,凝结在墙壁上。
他裁剪素白的被面,虽不如华丽的丝绸,但老友相助,满足了他简朴的生活习惯。
整年累月,他的鼾声在狭小的屋子里回荡,如同病入膏肓。
他披散着头发躺在南窗下,构思未竟,时光白白流逝。
孩子难以入睡,惊醒时踢破了被子,妻子亲手细心缝补。
庆幸没有贫寒的眼泪,只有春天般的温暖照亮生活。
深知并非欺诈,即使是破旧的衣物,又有何人会惊讶呢?
如同合欢花的图案,如同双鸳鸯,出门即能卖出高价。
虽然自诩世外桃源,但繁华终将化为尘土。
夕阳下的美梦醒来,只留下断云流水,无处追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深的山居生活,充满了对自然和物质世界的观察与思考。首句“雾中楮皮厚一尺”营造出一个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楮皮在雾气之中变得异常粗糙,这种描述增加了山林的原始和荒凉感。紧接着,“岷溪秋浪如蓝碧”则展示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景观的美丽。
“山僧夜抄山鬼愁”一句,通过对山中僧人夜晚抄经的情形,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随后的“白雪千番冱墙壁”则是对严冬景象的描绘,这里的“冱”字生动地表达了雪花覆盖墙壁的厚实。
接下来的几句,“裁成素被劣缯绮,故人聊助苏门癖。经年鼾鼻吼蜗室”,诗人通过对衣物和居所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简朴而不失优雅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往昔友人的怀念。
“睡魔已作膏肓疾”这句则是对个人状态的一种形象化表达,似乎在说诗人自己也被某种困倦或病痛所困扰。紧接着,“萧萧散发卧南窗,腹稿未成空费日”展现了诗人的写作生活和内心的矛盾。
“小儿恶寐惊踏裂,村妻手线自缝密”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家庭生活图景,小孩在睡梦中惊醒,而村中的妻子则在用手工艺品修补衣物,展示了日常生活的温馨和紧张。
“幸无寒泪泣牛衣,卻有春温借光逸”则是对个人情感状态的一种抒发,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接受与适应。随后的“的知非布谁讥诈,沙汰襆归安足讶”可能是在表达对某种不公或误解的态度。
最后,“合欢若绣双鸳鸯,出门便有连城价”则是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赞叹,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认同。而“世外浮华虽自许,锦烂珠光变为土。落日南柯一梦回,断云流水无寻处”则是对过往荣华的反思,以及对于自然界中物是永恒、人事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以及对世俗与超脱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