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挽方山阐维那(其一)赏析

挽方山阐维那(其一)

明 · 王恭
双树花飞送断香,六时经梵转凄凉。
青山何处堪垂泪,残月疏钟下影堂。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挽方山阐维那(其一)》描绘了一幅寂寥而感伤的画面。首句“双树花飞送断香”,通过花瓣飘落,暗示了春天的消逝和生命的凋零,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六时经梵转凄凉",描述了寺庙中和尚们诵经的声音在六个时辰里回荡,显得格外凄清,反映出僧人的悲凉心境和环境的肃穆。

接下来,“青山何处堪垂泪”,诗人借青山之景表达无尽的哀思,青山虽美,却无处寄托亡者的哀痛,流露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残月疏钟下影堂”则进一步渲染了凄凉氛围,残月和稀疏的钟声交织,伴随着亡者亲属在灵堂前的默哀,整个画面充满了哀悼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与僧侣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人生的感慨,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和哀婉的人文情感。

词语解释

残月的意思:◎ 残月 cányuè[crescent] 清晨出现的弯月;残缺不圆的弯月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垂泪的意思:◎ 垂泪 chuílèi[tear (because of sorrow)] 哭泣而眼边垂挂泪水伤心垂泪黯然垂泪...

断香的意思:一阵阵的香气。 后蜀 毛熙震 《菩萨蛮》词:“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南唐 张泌 《浣溪沙》词:“小槛日斜风悄悄,隔帘零落杏花阴,断香轻碧锁愁深。”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断香浮缺月,古像守昏灯。”...

何处的意思: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六时的意思:(1).攻伐他国的六种时机。《逸周书·武纪》:“伐国有六时、五动、四顺。间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约,此谓六时。”(2).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乃起九层砖墖,形相巍然,六时虔拜。” 吴兆宜 注:“《龙树十住论》:菩萨昼夜各有三时,於此六时礼拜十方诸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昼三夜三。” 唐 李商隐 《题白石莲华寄楚公》诗:“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清 ...

凄凉的意思:[释义](1) (形)寂寞冷落;凄惨(多用于形容环境或景物)。深秋时人们常有一种凄凉的感觉。(作定语) (2) (形)悲伤。眼神凄凉。(作谓语) [构成]并列式:凄+凉...

青山的意思:◎ 青山 qīngshān[green hill]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疏钟的意思:亦作“踈鐘”。稀疏的钟声。 清 陈廷敬 《送少师卫公致政还曲沃》诗:“梦绕细旃闻夜雨,春回 长乐 远踈鐘。” 清 岑霁 《贯华阁晚眺》诗:“轻飈起长林,踈鐘应嵓谷。”...

双树的意思:娑罗双树。也称双林。为 释迦牟尼 入灭之处。《大般涅槃经》卷一:“一时佛在 拘施郡城 ,力士生地, 阿利罗跋提 河边,娑罗双树间……二月十五日大觉世尊将欲湼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卷八:“夫至理无言,玄致幽寂……所以 浄名 杜名於方丈, 释迦 缄默於双树,将致理致渊寂,故圣为无言。”...

送断的意思:断送;葬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便不辱你爷、便不羞见我?我还待送断你子箇,却又子母情肠意不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他在那嬉游队中,很很的遇过几次阴险奸恶的谋害,几乎把性命都送断了。”...

影堂的意思:◎ 影堂 yǐngtáng[a hall in which there are pictures of old generation] 旧时供奉神佛或陈设祖先图像的厅堂...

钟下的意思:关押有罪官员的特别监狱。《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徵繫清室”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请室,请罪之室,若今钟下也。”《后汉书·孝顺帝纪》:“是夜,中黄门 孙程 等十九人,共斩 江京 、 刘安 、 陈达 等,迎 济阴王 於 德阳殿 西钟下。”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太子既废,囚於请室, 程 等就钟下迎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