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天台逸人
唐末宋初 · 廖融
移桧托禅子,携家上赤城。
拂琴天籁寂,欹枕海涛生。
云白寒峰晚,鸟歌春谷晴。
又闻求桂楫,载月十洲行。
拂琴天籁寂,欹枕海涛生。
云白寒峰晚,鸟歌春谷晴。
又闻求桂楫,载月十洲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移桧:移植桧树。托禅子:交给禅师照管。
携家:带着家人。
赤城:赤城山。
拂琴:弹琴。
天籁:自然的声音,这里指琴音。
寂:安静。
欹枕:倚着枕头。
海涛生:海涛声仿佛产生。
云白:白云洁白。
寒峰:寒冷的山峰。
晚:傍晚。
鸟歌:鸟儿鸣叫。
春谷:春天的山谷。
晴:晴朗。
求桂楫:寻找桂花舟。
载月:乘着月光。
十洲:传说中的十个仙人居住的岛屿。
翻译
把桧树移植交给禅师,带着全家登上赤城山。弹奏古琴,悠扬的乐声让天地间显得格外宁静,倚着枕头,海涛声仿佛在耳边响起。
傍晚时分,白云缭绕在寒冷的山峰,春光明媚的山谷中鸟儿欢歌。
又听说有人寻找桂花舟,想要乘着它在月光下航行到仙人居住的十洲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携家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寄托的景象。开篇“移桧托禅子,携家上赤城”两句,以简洁明了的手法勾勒出隐逸之人的生活状态和选择,将家搬到高山之巅,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由。
接下来的“拂琴天籁寂,欹枕海涛生”展示了一种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隐者在高山之上拂尘琴弦,与天地间的微妙声音相应,枕着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水声入眠,这里体现了诗人对音乐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云白寒峰晚,鸟歌春谷晴”两句,则捕捉了一天之中由暮至晨的转换。山峰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洁白,隐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夜晚,而清晨时分,山谷间传来鸟儿的歌唱,这是对自然界生命活力的一种赞美。
最后,“又闻求桂楫,载月十洲行”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追寻高洁理想的向往。桂楫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清高脱俗,而“载月十洲行”则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似乎隐者不仅要摆脱物质世界,更是要驾驭月亮,穿梭于仙界般的地方。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以隐逸之人的眼光观照自然,抒写了对生命、艺术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