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安期都官出城马上
宋 · 苏辙
城中二月不知春,唯有东风满面尘。
归意已随行客去,流年惊见柳条新。
簿书填委休何日,学问榛芜愧古人。
一顷稻田三亩竹,故园何负不收身。
归意已随行客去,流年惊见柳条新。
簿书填委休何日,学问榛芜愧古人。
一顷稻田三亩竹,故园何负不收身。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城中:城市之中。东风:春风。
满面尘:满面都是风尘。
归意:回家的心愿。
流年:光阴流逝。
柳条新:新长出的柳条。
簿书:公文、账册。
填委:堆积。
休何日:何时才能停止。
愧古人:对古人感到惭愧。
一顷:一亩的十倍,约等于15亩。
稻田:稻米田。
竹:竹林。
故园:故乡。
何负:怎能辜负。
不收身:不愿离开。
翻译
城里二月还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只有东风吹过,满面都是尘土。回家的心意已经随着行色匆匆的旅人离去,时光飞逝,新柳抽芽让我惊讶。
文书堆积何时才能停歇,学问荒废让我对古人感到惭愧。
一顷稻田和三亩竹林的简朴生活,故乡怎能辜负我不愿离开的决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送陈安期都官出城马上》,描绘了春天城中的景象和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首句“城中二月不知春”,以夸张手法写出城内由于繁忙或天气原因,仿佛忽略了早春的到来,只有东风吹过,带走了尘土,暗示了季节的转换。次句“唯有东风满面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东风虽带来春的气息,但城中人却无暇欣赏。
第三句“归意已随行客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友人的归心似乎也随着他一同远去。第四句“流年惊见柳条新”,通过柳条的新绿,感叹时光飞逝,岁月无情。
第五、六句“簿书填委休何日,学问榛芜愧古人”,诗人感慨自己被琐事(簿书)所困,无法静心学习,深感愧对前贤。最后两句“一顷稻田三亩竹,故园何负不收身”,以田园生活为理想寄托,表达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能够回归自然、放下官场束缚的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既有对友人的惜别,也有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苏辙深沉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