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途次寄两弟山中赏析

途次寄两弟山中

明 · 黎遂球
旅服涉尘泞,戒途如即戎。
双飞蘸水燕,孤鸣出云鸿。
江南逆遥翠,况乃吾山中。
茅檐缬丹实,霞幔披重重。
芳荫隐溪梁,激流注遥峰。
伸足濯云瀑,俯首听烟松。
嗟我同生人,食贫守幽踪。
先人有遗区,树植意想从。
兰苕被巉石,墄滋袭苔茸。
箕踞弄鸣弦,泠然送泉风。
胡为事行役,劳劳昧所终。
归欤遂结庐,与尔巢梧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山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开篇“旅服涉尘泞,戒途如即戎”两句,以旅途的艰辛和紧张氛围起笔,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渴望。随后,“双飞蘸水燕,孤鸣出云鸿”两句,通过对比双燕与孤鸿的动态,展现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由。

“江南逆遥翠,况乃吾山中”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江南,又回到自己身处的山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眼前景色的喜爱。接下来的“茅檐缬丹实,霞幔披重重”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画面,茅屋、红果、霞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

“芳荫隐溪梁,激流注遥峰”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山中的静谧与活力,溪水在桥梁下流淌,激流奔腾注入远处的山峰,动静结合,富有韵律美。而“伸足濯云瀑,俯首听烟松”则将诗人的行动融入自然之中,他或在瀑布下洗脚,或低头倾听松林间的烟雾,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最后,“嗟我同生人,食贫守幽踪。先人有遗区,树植意想从”四句,诗人感慨于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先人留下的土地的怀念,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深深眷恋。全诗以“胡为事行役,劳劳昧所终。归欤遂结庐,与尔巢梧桐”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与兄弟共同栖息在梧桐树下的憧憬,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