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采樵行赏析

采樵行

宋 · 冯山
朝霞朦胧入林坞,零星背篝腰破斧。
田家无田有门户,不免将身犯豺虎。
禽惊鹿寒木丁丁,一篝数枝千万声。
严风裂肤催出日,入涧饮水饥肠鸣。
缝无尺布舂无粟,菜根扫叶燃难熟。
留柴趁市将输官,一钱不救长饥寒。
年年采樵樵渐少,官家苗役无时了。

鉴赏

这首《采樵行》描绘了宋代农民艰辛的伐木生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晨霞光初照,林间小径上,伐木人背着火把,手持斧头,踏入深林的情景。他们虽无田地,却不得不冒着被野兽袭击的风险,为生计奔波。

“田家无田有门户”,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难,他们虽有家门,却因无田可耕,只能通过伐木谋生。“不免将身犯豺虎”,形象地描绘了伐木人面临的危险与挑战。

接着,诗人通过“禽惊鹿寒木丁丁”之句,渲染了森林中的寂静与寒冷,以及伐木人的劳作场景。严寒的风刮过,皮肤被割裂,他们仍需赶在日出前工作,进入山涧饮水解渴,饥饿感在空荡的胃中回响。

“缝无尺布舂无粟,菜根扫叶燃难熟”,揭示了伐木人生活的贫困与艰苦。他们衣衫褴褛,粮食短缺,只能以野菜充饥,连火种都难以点燃,食物难熟。

“留柴趁市将输官,一钱不救长饥寒”,表达了伐木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将辛苦所得的柴薪送到市场,换取微薄的收入,但这些收入却无法解决长期的饥饿与寒冷问题。

最后,“年年采樵樵渐少,官家苗役无时了”,点明了伐木人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连年的劳役和贫困导致的。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民的剥削,也体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紧张关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宋代农民在封建社会背景下,面对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的艰辛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怀。

猜你喜欢